绝对零度英语,绝对零度电影在线观看第一季

老爱一听,把纯洁的大眼睛瞪得更大:“如此说来,这就是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了!”以经典的眼光来看,量子化原子甭提多丑了:皮肤不好,不平滑;身体不好,断断续续的;不稳重,走路用跳的;神经质,啥时候发作闹不清…

老爱一听,把纯洁的大眼睛瞪得更大:“如此说来,这就是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了!”

以经典的眼光来看,量子化原子甭提多丑了:皮肤不好,不平滑;身体不好,断断续续的;不稳重,走路用跳的;神经质,啥时候发作闹不清……让它来支撑世界?宁可不要这个世界!

可是,世界不是你想扔,想扔你就扔。经典物理瞪眼没辙的一些问题,量子原子这个丑八怪能轻松拿下。

1、fall to zero跌至最低点,化为乌有 2、absolute zero绝对零度 3、time zero时间零点 4、zero growth零增长 常见句型:1、It was five below zero last night.昨夜温度是零下五度。2、The reputation of the conjurer。

1913年11月,卢瑟福门下的亨利·莫塞莱(Henry Moseley)用实验确认了一件事:原子序数,也就是核电荷数,也就是原子正常情况下该带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占位。

说起莫塞莱,这小子天生是个实验科学家。他天资过人,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心细如发,跟盖革那小子颇有一拼。但他比盖革眼光好,搞定了一个大项目:用电子束射击各种元素。

为什么呢?因为波尔说,X光是这样来的:离原子核最近的、也就是最基层的某个电子被踢出后,高层的某个倒霉电子就会跌下去补位,高富帅变屌丝,也是有条件的,你得交出能量。交出多少呢?当然就是两个能量层级的差值了。这个差可不小,能量大,频率就高,它就是X光。

那时,大家已经知道,X光是电磁辐射,还知道,用电子射击金属,就能产生X光。但这是为什么,没人知道。

现在,玻尔给出一个谜底。莫塞莱听了,相当上心。

怎么验证玻尔的谜底呢?很简单,根据玻尔的理论,不同原子,各自有不同的能量层级,而且他们与原子核电荷数密切相关。刚刚说过,核电荷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据此,用电子束逐个射击不同的元素,它们所发出的X光频率,应该随着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变化,相应地呈规律性变化。

原理简单,但是实验起来,可不是谁都托得了的。具体难度可脑补盖革深夜小黑屋里数α粒子。不得不说,卢老师门下猛人辈出!

0用英语:Zero 一、读音:英 ['zɪərəʊ]     美 ['zɪroʊ]二、意思是:n. 零;零度;最低点;完全没有;无足轻重的人或物 三、短语:add〔become, equal〕 zero 加上。

小莫一闭关就是两个来月,他发现:

1.每种元素发出的X光频率都是独有的。

2.随着原子序数不断提高,X光频率也跟着提高。

3.元素周期表上相邻的元素,所发出的X光频率非常接近。

这几条完全符合玻尔的理论预测。根据以上几条小莫还顺手纠正了氩、钾等几种元素的位置,并预测:应该还存在42、43、72、75号元素,后来,人类果然找到了它们:钼、锝、铪、铼。

如果没有意外,这个项目肯定能拿一份诺奖。悲催的是,意外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小莫被征兵,当了个信号官,被一弹爆头。时年27岁。卢瑟福相当看好小莫,认为他天才无限、前途无量……说什么都是遗憾了。天妒英才、暴殄天物啊!那些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视别人生命如草芥的人,良心何在、人性何在?!

如果说,小莫的实验,只是在推理上验证了玻尔理论,那么,在数学上验证它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1914年4月,德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k)、古斯塔夫·赫兹(Gustav Hertz)(那个大牛叫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用电子射击汞元素(咱俩约好,以后管射出的叫弹,被击中的叫靶),这一射,又鼓捣出一起失踪案:弹电子丢了4.9eV的能量!

弹能量低于4.9eV时,不管你怎么射、射多少,都毫无反应;只要弹能量超过4.9eV,打中靶,弹就立即丢掉4.9eV能量,汞射出紫外线。

弗兰克和赫兹推测,从共原子里踢出一个靶电子,应该需要4.9eV的能量。

但,为什么是4.9eV呢?

跟玻尔混到现在,相信现在的你已经有答案了。

见大家很迷糊的样子,玻尔开心地解释道:4.9eV,就是汞原子两个能量层级的差。具体是哪两个呢?喏:

第一激发态能量—基态能量=4.9eV。(二楼能量减一楼能量)

这份能量释放出来,波长是253.7纳米,正是汞刚刚射出的那道华丽丽的紫外光!不服来辩?!

这还有啥不服的?科学嘛,是最讲道理的,你符合观测,你就是王。

于是,帖子里的板砖越来越少,鲜花和加粉的越来越多。玻尔楼主想把哥本哈根大学讲师这个头衔换成理论物理学教授。但是,这个头衔仅德国论坛里有。哥本哈根论坛表示研究研究再说。卢瑟福一看,赶忙声援他的爱徒,还在曼彻斯特论坛给玻尔弄了个高级讲师的头衔。

玻尔1914年离开哥本哈根,在曼彻斯特论坛一挂就是两年,声望日隆。到1916年5月,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结果出来了:同意设置理论物理学教授头衔一枚,由玻尔领衔。

斯时,想把这个头衔送给波尔的,早就远远不止一所大学了。但玻尔最终还是选了哥本哈根,他太爱丹麦了!

荣誉纷纷送上案头,问题也悄悄浮出水面。玻尔理论牛哄哄地预测了一些光谱线,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去找,还真找到一些,但是,还有一些,真找不到,因为根本不存在!

这下麻烦了,咱又不是阴阳先生,预测不准了,解释起来比预测准了还有道理。

科学理论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什么?答答看?

讲什么都不对!哈,答错了不是?

咱不讲,只老老实实计算、观测,二者一致,就OK;不一致,改你的理论去!

系统出现漏洞,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是打补丁!

新锐系统构架师玻尔一出手,啪叽就是一个大补丁:选择定则。大致就是定了这样一个规矩,让大家选那些比较灵验的预测来用。

这个补丁打得太像补丁了!你看,补丁自己都出汗了。就不多说了。自己脑补掩耳盗铃儿响叮吧。因为还有更严重的问题要面对:玻尔系统只对带一个电子的氢好用。

干嘛单给体型最小的氢搞一个理论?难道理论是靠卖萌换来的?其他元素表示严重鄙视。

咱俩都见过元素周期表,氢以后,那些货带的电子一个比一个多。你连俩电子的氦都搞不掂,还怎么在原子物理界混?

还好,也不是所有问题都没法解决。比方说,光谱线分裂的问题。

原来以为,氢光谱里的阿尔法、伽马线是时尚版的单线条,没想到,观测升级后,发现这些光谱线竟然是古典版的双线条!精细而优雅,但玻尔看了惊奇而忧郁。它干嘛非得是双线?!

玻尔正在踌躇,一个德国人出手救了场。

阿诺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1868年出生,慕尼黑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一个很牛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相当牛的老师,门下也是神人辈出,数量上虽不如史上最强剑桥门的卢老师和汤老师,但质量上毫不逊色:德拜、贝特都是响当当,诺奖得主,更有即将出场的海森堡、前面打过酱油的泡利,他俩同是量子论这部群星领衔的大片中的男主角,他们将以让人叹为观止的天才,一遍遍刺激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柔软心脏。

索末菲不仅物理教得好,人格也立得住。在纳粹风潮中,他逆流而上,公开与反犹运动和所谓“德意志物理学”唱反调,被纳粹赠了一顶“犹太文化代理人”的帽子。

又扯远了,再扯回来。索老师在慕尼黑大学创办了一个袖珍研究所,只有四室一堂:办公室、研讨室、图书室、实验室、讲堂各一。索园丁立志把它建成理论物理学的“苗圃”。

绝对零度(日文︰ぜったいれいど,英文︰Sheer Cold)是第三世代引入的冰属性招式。——引自神奇宝贝百科

所以,苗圃虽小,操心不少。理论物理学的苗子不好栽呀!

栽苗的事,咱以后再聊。现在,索园丁要去当裁缝——给玻尔系统打补丁。

实践证明,爱好园艺的索老师是个好裁缝。他端详了一下波尔模型,但见轨道圆圆、电子匆匆,横看成岭侧成峰。

动作如此简单呆板,怎么能放射出精细典雅的双线光谱呢?

索老师顺手打了个大补丁:k。

你扔出一张黑桃A是啥意思?人家索老师的这张、不,这枚k,是让电子轨道可以椭圆,并且用k,规定了椭圆的哪些形状是可以有的!

还记得玻尔电子轨道的“n”吧?“n”规定了哪些轨道是可以有的,把轨道量子化了;索老师的K就是把轨道的形状给量子化了。

对电子放风这事儿,他既放宽了政策:你可以走椭圆;又坚持了原则:我让你怎么椭,你就得怎么椭!k和n互动,就混搭出不同、但绝对有限的几种椭圆。

罗嗦半天,有位童鞋终于憋不住了:索老师,你把好端端的圆搞扁了,就能弄出双线吗?

索老师说:当然!还记得上部不?开普勒研究行星椭圆轨道那段。忘了?把下面这句背100遍:

沿椭圆绕核心运动的东东,接近核心时,其速度加快,远离核心时,其速度减慢。

要知道,电子的转速,可是相当快的!足以产生相对论效应:质量随速度的变化而增减!

老爱的狭义相对论还记得不?质量和能量是一回事儿。

瞧瞧,同一个电子,转到不同的点,质量不一样,这就产生了一个能量差;另外,同一个电子,当k值发生变化,即使它的层级n不变,轨道也会从一种椭圆变成另一种椭圆,椭圆形状不同,它的速度就会产生变化,其能量当然也就产生了变化。虽然这个差值非常微小,但足够劈开光谱线了——能量不一样,发出的光当然不会在同一条谱线上了!

漂亮!真漂亮!玻尔对这个大补丁相当满意。

如果你只是把圆拉成椭圆,问题就圆满解决了,那这个世界也太幼稚了。所以,问题还在往出冒,比方说塞曼效应。

这个效应在上部说过,又忘了?回去把这段看100遍:

把光源放在磁场里,光源发射的各种谱线,会受磁场影响分裂成几条,各分谱线之间间隔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成正比。

嗯,磁场让光谱分裂,这就是“塞曼效应”。1896年10月由塞曼发现的。

别急,还有刚刚发现的另外一个效应,1913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发现,电场也可以让光谱分裂!你把原子放在电场中,一条光谱线也会分裂成好几条!

对,电场让光谱分裂,就叫“斯塔克效应”了。

斯塔克效应发现后,索老师和卢老师都曾向玻尔建议过:你是不是要试一试,把这些效应结合到你的理论里去呢?

倒底都是伟大导师啊,连出的题都不谋而合!

不过,这道题玻尔没答上。

索老师见玻尔顶了下就潜了,也不能让一道好题就这样沉了,只好亲自操刀。

索末菲注意到,在玻尔模型里,不管电子轨道是正圆还是椭圆,它们的轨道面都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说,可怜的电子们被限定在二维空间活动。

电子干嘛站这么齐,还非要在同一个平面里运动?迎送教育局领导?这不自虐吗?一定不是这样的!

于是,索老师又引进了m。他说,m就是磁量子数,电子轨道可以不总是限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当电子处于磁场、电场中时,轨道的运行方向受到影响,发生改变,当然,方向不是乱变的,而是有限的,因为m值也是量子化的。这个变化有一个明显的规律:轨道面倾角的法线,与磁场方向不是平行,就是垂直。就好比你开车过十字路口,你不是走这条,便是走另一条,其他方向没路!轨道方向的改变,也可以导致光谱线的分裂。这就圆满解释了塞曼效应、斯塔克效应。

OK,现在我们再来围观一下这个量子化原子模型:

1.普朗克常数:能量吐纳被量子化。

2.运动变化:角动量被量子化。

misc. zero degree 1,(温度计上的度数) zero; zero degree:absolute zero;绝对零度 2,{数} nullity 寒暑表昨夜降至零度。The thermometer fell to zero last night.《新英汉大辞典》现在这个辐射应该比那时冷得多了。

3.能量层级:轨道大小被量子化。

4.椭圆轨道:轨道形状被量子化。

5.轨道面:运转空间被量子化。

现在的原子模型,在外表上,还是卢瑟福的行星模型,但是,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已经完全不是原来的它了,简而言之,经典三观已毁,一个全盘量子化的崭新模型,在摇摇欲坠的经典物理王国上空冉冉升起。

索末菲的k和m引入后,不仅可以解释,还可以计算,在数学上过了关。后来,关于轨道面倾角,在实验上也潇洒过关。

1922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斯特恩(Otto Stern)、沃尔特•格拉赫(Walther Gerlach)做了一个实验,证明电子磁矩在磁场中会偏转,并且偏转角度是量子化的。实验原理:

麦爷曰:电运动会生磁。电子带电荷,它绕着核转,就会产生一个磁矩,磁矩与磁场、电场一定会相互作用,所以,这个磁矩到了磁场里,就乖乖地发生偏转。怎么偏转呢?看实验:

一束银原子,穿越一个非均匀磁场,分裂成两束,强度各是原来的一半!这说明,原子们偏转的角度,只有两个选项,而且是单选,非彼即此。否则原子应该随便偏转,我们就不可能看到原子束一分为二的奇观了!

这个实验难度系数大,技术含量高,不仅拿到了空间量子化存在的证据,还为“电子自旋”的提出提供了实验基础。成为现代物理史上的著名实验。

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面对这个超级大补丁,玻尔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发信息给索老师:读书,没有比拜读您的大作更爽的!

“我很丑,可用起来很顺手。”量子化原子从板砖中站起身来,在闪耀的白眼中劈荆斩棘,高歌猛进,终于赢来鲜花满路,成就了年轻的玻尔在原子物理里论坛的大V地位,各类实验报告都在重复一句话:这小子又对了!

然而,大自然可不是那么容易应付的。你对的再多,也不表示不会错。

这不,刚解释了塞曼效应,新观测就证明,这个解释也不靠谱,至少不完善,因为在多数情况下,绝对零度电影在线观看第一季,磁场中光谱线的分裂效应,比塞曼观测到的那个,要复杂得多!

这个发现和塞曼同学看到的情况不一样,又很难解释,搞得大家都很反常,于是大家管它叫“反常塞曼效应”。 要解释它,得引进1/2量子数。

这位童鞋说了,引进就引进呗,索老师一下子就引进了两个,k和m,也不多个1/2吧?

说得轻巧,如果量子可以再分,那还叫量子吗?引进了它,就等于推翻了量子本身!不亡党便亡国,很尴尬。

反常塞曼效应就像一块无法愈合的疮疤,你可以假装不管它,但你没法避免触碰它,一碰就疼得跳起来,你还拿它没辙!这让天才们十分恼火。比方说泡利。有一天,某位仁兄吃饱了飘进哥本哈根公园,见泡利正作思想者状,便屁颠屁颠上前亲切关怀:大神有啥子不开心吗?没想到泡利大叫道:“当然了,当你想到反常塞曼效应时,还开心得起来吗?!”

如果只有反常塞曼效应这一个疮疤,还可以忍忍,放在那慢慢解决嘛。但是,由于先天不足,玻尔系统的疮疤层出不穷,就说它最擅长的氢原子吧,氢的光谱,也就刚刚搞定了某些情况下的谱线数量、频率,对反常塞曼效应,连谱线数量都搞不掂,至于谱线的宽度、强度、间距等问题,也是一本糊涂账。氢以外的原子,就更甭提了!

这样一个系统,也让玻尔获得了1922年的诺奖。因为它是最好的,解决了不少问题,是唯一的希望。

诺奖可以让人开心,但没法抹平疮疤、堵住漏洞。到了1923年,波尔系统还在勉强支撑运行,运行的这几年间,程序漏洞百出,令人无法淡定。玻尔、泡利、兰德、克莱默等优秀程序员就负责打补丁,他们发现自己越来越忙,因为漏洞越来越多,补丁也就越打越多。由于很多补丁后来都成了垃圾,所以就不细说了,详情请参阅《那些年,我们一起打过的补丁》。

正如药不能乱吃,补丁也不能乱打。你不能用黑丝补制服,那样于事无补。所以,玻尔在1918年定了个规矩:对应原理。

大意是:任何结论,都不得违背宏观尺度上的观测。而宏观尺度,以经典物理定律为准。

这是一种妥协,原因有二:

一是玻尔的量子原子模型,本来就是建立在经典框架内的,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二是牛爷、麦爷的理论太强大,虽已破旧不堪,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瞪眼推不翻呐!

玻尔体系本身也孱弱多病,立新尚且勉强,破旧哪来实力?所以,玻尔企图找一个万全之策,即不伤了和气,又能让量子茁壮成长。对应原理的任务,就是调和经典和量子的关系:

经典是对的,量子也是对的,只是适用范围不同。量子在原子尺度有绝对统治权,冲出原子,走向世界时,渐渐地就由经典理论接管,直到完全接管。但量子理论的任何结论,都必须和经典理论有确定的对应关系。想借助经典体系的雄厚基础,来支撑量子论。往好里说,这是一计:借尸还魂;往坏里说,这是中计:驴唇马嘴。

同行们不怎么看好对应原理,认为他只是玻尔的一根魔棒,出了哥本哈根,就玩不转了。卢瑟福建议玻尔:你干脆告诉大家,星期一、三、五用量子理论,二、四、六用经典理论吧。

诚然,玻尔的原子模型经过修修补补,由内而外全盘量子化,从骨感的行星模型,发展成丰满的三维电子壳层模型,取得了一大堆的成就。但,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成就少。我们放下氢以外的原子,以及反常塞曼效应、谱线宽度、强度、间距等这些伤疤先不揭,单说基础,电子壳层模型不是来自严密的数学推理,而是天才们的即兴灵感,七拼八凑而成。连卢瑟福都在纳闷,俺的模型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

量子原子模型,说是革命者,却打着执政者的旗号,出身不明,血统不正,形迹可疑。连打补丁的裁缝们都开始嫌弃它了!

绝对零度(英语:absolute zero)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是粒子动能低到量子力学最低点时物质的温度。绝对零度是仅存于理论的下限值,其热力学温标写成K,等于摄氏温标零下273.15度(即−273.15℃)。物质的温度取决于。

再好的补丁,也挽救不了一个落后的版本;再好的模块,也撑不起一个落后的系统。

这边补丁打得热闹,锦衣帮搞成了污衣帮。老爱干嘛呢?他鼓捣出一个后来自己痛恨的东西:几率。电子跃迁几率。

1916年,爱因斯坦简化了玻尔原子模型,只留两个能量层级,用它来推算原子吐纳光子的机制。我们知道,老爱擅长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大师嘛。他发现,电子跃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吸收一个光子,向上跃迁。另外两种都是向下跃迁的,其中,一种是向下跃迁,射出一个光子,老爱管它叫“自发释放”;一种是一个已经身在高层、处于激发态的电子,被一个光子击中后,这个光子不但没被吸收,反而让该电子一激动,也就是“受激发”,放出一个能量更大的光子,同时向下跃迁,老爱叫它“受激发射”。玻尔模型只囊括了前两种跃迁,而第三种,是老爱独家发现,这成了激光的理论基础。老爱列了个公式,用数学再现原子吐纳光子的绝世神功。算来算去,他惊奇地发现,电子跃迁时间、释放能量的时间和方向,完全随机!

喂!说到“随机”了!没反应?这可是个后果很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个随机性是必然的,是本质的,那么,经典世界的重要根基——因果律就被摧毁了!老爱希望,这个“随机”,只是公式的一个瑕疵,以后量子论发展成熟了,再慢慢解决掉。他哪曾想到,这个问题不仅没解决,还冒出一个更加匪夷所思的怪物,他倾其一生也未能降伏。

经典世界楼危基裂,大厦将倾;波尔模型尚未化茧成蝶,便已千疮百孔、奄奄一息。放眼物理天空,隐隐末日之象。大家绝望之余,想起卢瑟福的那句名言。当年他建立行星系统原子模型,解决不了电子自主坠亡问题时,在论文结尾说:我们的事业除了今天,还有明天。卢老师说完这句话,接力棒就塞到了波尔手里,如今,玻尔跑到三岔口,他迷路了,举棒四顾心茫然:明天?谁来接棒?

爱玻相会

爱因斯坦和玻尔

“迟早有一天,欧洲大战会在巴尔干半岛的某个该死的蠢货手里爆发出来。”俾斯麦预言道。为了印证俾相的预言,那个该死的蠢货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俾斯麦的新皇帝威廉二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打成了一锅粥,一些科学家脑子一热,就短路了,忙着支持打仗,普朗克、能斯特、维恩、伦琴等93人还忙着在臭名昭著的《告文明世界的宣言》上签字,遭到爱因斯坦、劳厄等人的鄙视。

当然,除了爱因斯坦,还有一些彻底反战的科学家。其中,爱丁顿就是比较拽的一个。这家伙是贵格会成员,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和战争。一战期间,爱丁顿被征召服役,但这小子断然拒绝。他当时已经大名鼎鼎了,而莫塞莱尸骨未寒,于是科学界纷纷谴责英国国防部。政府顶不住了,就帮爱丁顿想了个借口,说他因病没法服兵役,好让双方都有个台阶下。没想到爱丁顿又一口拒绝:贫道没病,洒家还就不服兵役了,你能把老衲怎么着?!要说这万恶的大英帝国对内也真是软弱无能,见爱丁顿不给台阶,他们只好自己找台阶下,宣布同意爱丁顿“缓服兵役”,这一缓,就是N久,1918年光棍节,11月11日11时,一战结束。正好这期间爱丁顿张罗验证广义相对论,于是政府说,你这么不听话,给你人财物,罚你跟戴森去观测日食,让太阳晒死你、让蚊子叮死你算了!爱丁顿嗔道:讨厌,你好残忍哦!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难怪英国盛产科学家。什么?你说德国也盛产科学家?德国当然也盛产科学家,不过,有两个类似的时期基本不产,不信你去翻翻历史,看看希特勒德国、后来的东德,产科学家吗?别说产了,连原来攒的科学家都跑了一大半!没跑了的,领导咋说他咋说——科学家还有,但科学走光了。

话说老爱搞定广义相对论的同时,也研究了电子跃迁,就是前面刚刚说到的。在他的公式里,出现了一个讨厌的东西:概率。

其实,概率这货,老爱不仅相当熟悉,而且玩儿得溜溜转,真正的概率高手。解决布朗运动,就是老爱玩儿概率的大手笔。

1、get〔put〕 a zero 得〔打〕零分 2、register〔stand at〕 zero 纪录〔保持〕为零 3、absolute zero 绝对零度 4、zero growth 零增长 例句:The figure 100 has two zeros in it.数字100有两个零。相近词义单词。

说起概率这玩意儿,它的出身不太光彩,起源于赌博!

16世纪,意大利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卡尔达诺(Girolamo Cardano)开始研究掷骰子等赌博中的一些简单概率问题。

到了17世纪中叶,在法国,掷骰子风靡宫府贵族。庄家梅莱定了个简洁的规则:1个骰子,玩家连掷 4 次,不出现6点,玩家赢;出现一次6点,庄家赢。梅莱想,骰子6个面,每个面出现的概率都是1/6,每局都掷4次,出现6点的概率就是4/6=0.6666……,显然,庄家赢的概率大。实践证明,他果然在赢。

但是玻尔很兴奋。因为他接到一个重量级的邀请。

在爱因斯坦的力荐下,由普朗克出面,请玻尔到柏林大学做原子理论方面的讲座。柏林大学是什么地方?二战之前,那是欧洲乃至全球的学术中心!产生过29位诺贝尔奖得主。受邀去这地方开个人专场,那相当于向全世界宣布,你在这个领域是绝对一流的!

让玻尔兴奋的,当然不止这个。这趟行程,意味着他可以同时与爱因斯坦、普朗克会面。普朗克自不必说,成名比他俩早。而老爱,1919年以来,已经是誉满全球的超级明星,那时一战刚结束,大家饿着肚子在街头争论空间扭曲这事儿是不是靠谱,科学话题火热至此,在人类史上是空前的。老爱和老普,对全世界人民来说,是顶尖的物理学家。而对玻尔,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自己主攻的量子世界,他俩是开天辟地的先驱。

对这次会面,双方都有殷切的期待——论剑量子之巅!

1920年4月27日。

玻尔出了车站,有点小紧张。但很快,这点小紧张就烟消云散。不仅是因为老爱和老普亲和力,还因为三人用生命去热爱的话题:物理。

在一阵愉悦的笑声中,量子论三教父聚齐。那一天的柏林,蓬荜生辉,不要太灿烂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聚会,比二战三巨头聚会更有意义。因为无论你把统帅们做的事说得如何伟大,其本质也只是各拉一票人群殴,打赢的,就引领大家重建人类社会新秩序。不是你带着打,就是他带着打。只要打,就一定有胜者,胜者一定被看得很伟大。人类,永远也不缺少这样的人才。量子论三教父,则引领人类开启了一个新智慧时代。缺少了他们,说不定智慧升级的这一步就迈不出去。而人类,是以智慧为标志的。

玻尔的潇洒气度,普朗克的刻板形象,爱因斯坦的拉风造型,这仨人凑一块,颇具喜感。

反差大的,不仅是形象,还有思想。欢悦的神聊之下,观念的冲击暗流汹涌。

顶尖高手的过招,已经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享受。如果能顺便把对方拉到自己的阵营,那就是人间至乐了。

可是,“至乐”这玩意儿,天上也是稀罕物,人间那得几回寻?

就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吧。玻尔就不信,他宁可相信是守恒定律出了问题。普朗克就更不用说了,他连自己的量子都不信,何况老爱的光量子!老爱落单。

再说老爱鼓捣出来的自发释放概率。老爱很不服气,就拿出来吐槽。可玻尔认为,你没理由吐槽啊,电子向下跃迁,本来就是随机的!普朗克当然相信物理不是随机的,所谓概率只是权宜之计。玻尔落单。

有意思的是,后来证明,落单者才是对的。

难怪量子论充满争议,连它的三个创立者都针锋相对!不管他们三个人怎么互掐,玻尔这趟柏林,双方收获都不小。由于是个人专场,所以,玻尔可以在全球学术中心酣畅淋漓地传播他的学说;而柏林大学呢,在玻尔新版的量子化原子模型里,领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思想。

爱因斯坦喜欢玻尔本人,但是不喜欢玻尔的这次讲座。因为玻尔说,要精确确定光释放的时间和方向,那是不可能的。不是技术上不可能,而是理论上就不可能,因为光释放的时间和方向,本来就是随机的!

随机也好,确定也好,从那时起,一段神奇的友情开始了。两人被对方的才学与人格所深深吸引,又因为学术上的分歧而互不相让,世纪论战由此埋下伏笔。

爱因斯坦此时还没意识到,他遇上了此生最强劲、最难缠的对手。

毫无疑问,玻尔EQ相当高,除了真情,他还有方法、有手腕,在人情世故方面,比爱因斯坦强多了。但是,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他根本不像看起来那样随和。和老爱一样,寸步不让。有一点不同的是,老爱只是坚持。而玻尔,必须想办法让对手放弃坚持。他平时有点口拙,也不会写文章,但一旦辩论起来,你会惊奇地发现,他的表达能力让你发疯,他压倒对手的愿望和耐力更让你抓狂,这小子似乎是专门为辩论而生的!

还记得不?他见汤姆逊第一面就拿出老汤的书,指着一个公式,说了这次会面中最流利的一句英语:“这是错的。”老汤没跟他辩论,而是安排他去做实验、吹玻璃。玻尔觉得吹玻璃很无聊,就去找卢瑟福。聪明的卢老师因为修改“三部曲”饱受这小子辩论摧残后,就再也没向玻尔挑起过辩论。不过,这不代表别人也能幸免于难。

玻尔被任命为教授后,依照惯例,要随众觐见一次国王。然后国王杯具了。

见到玻尔,国王大概是想活跃一下气氛,调侃道:“很高兴见到著名足球运动员玻尔。”

“对不起,陛下可能是想到了俺弟弟。”玻尔纠正国王,弟弟才是那位著名足球运动员。

因为无关紧要的一句问候,国王被当众反驳,十分意外。但国王肚里跑航母,既然表达有误,就重新表达吧:“很高兴见到玻尔”。

岂料,玻尔又纠正道:“不过,玻尔的确是一名足球运动员。但他弟弟才是‘著名’足球运动员。”

在场的人都抓狂了。国王很尴尬。朕这才跟玻尔教授说了两句话,错误率便达100%,下面怎么继续?于是国王说了一句不会错的话:“觐见结束”。

冒犯了国王,一点也没影响玻尔在丹麦的前途。丹麦给了他N多优待,支持他创建了玻尔研究所,1939年任命他为丹麦科学院院长,他在丹麦地位渐高、声望日隆。所以你看,丹麦只有4.31万平方公里,人口现在也只有560万,也就相当于咱国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口吧,却拥有10位诺奖得主,物理2个、医学5个、和平1个、文学2个,各方面独立思维、自主创新能力都强得很呐!试想,如果700多万人口的长春拥有10位诺奖得主,俺们还不得集体疯掉!

然后,大概是被玻尔虐惨了,老丘和老罗见面,正为二战焦头烂额的两位首脑居然谈起了玻尔。老丘告诉下属:老罗和我一致认为波尔教授太烦人了。老丘觉得应该把玻尔关起来。

当然,这只是丘首相的一个理想,他不是希特勒,不能随便关人。尤其是玻尔。

事情还没完。因为感觉上次没谈好,所以,玻尔打算再次约见罗斯福。老罗一看,这可不得了,赶忙在1945年4月去世了。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这下玻尔没辙了?不,他把目光转向了国务卿马歇尔。马歇尔虎躯微震,赶忙75度远目,闲看天外云卷云舒。

你以为政治家们玩儿点冷处理的小把戏,我们伟大的玻尔就放弃了吗?当然不!1950年,玻尔发表了一封致联合国的公开信,还特意寄给联合国秘书长一份,继续推销他的政治理念。这还不算完,为了防止一些懒虫不读书看报,错过他的零分作文,他又Copy了几千份,寄给包括美国大使和丘吉尔在内的各国政要。

你知道,玻尔先生没达到目的,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光荣地被苏联评为“资产阶级反动派”。得到这顶帽子的还有爱因斯坦。因为这哥俩的政治理念相近。

关于玻尔虐辩的事儿,以后有的是,海森堡、薛定谔、爱因斯坦等都在劫难逃,咱以后再说。玻尔暂时还没太多时间找人辩论,他正忙着筹建研究所。这个研究所从1917年开始筹建,已经忙乎三四年了,现在,终于建好了。承建商长出了一口气,他熬过了从业以来最凄惨的日子。这几年间,玻尔积极参与到建筑的整个过程,反复修改图纸,每一个细节都锱铢必较,建筑商又说不过他,这次第……!

当初,为了让理论物理在哥本哈根发扬光大,玻尔拒绝了卢老师为他介绍的优越工作,回到哥本哈根,筹建了这个研究所。漂布塘路17号,这是座三层小楼。一楼有讲演厅、图书馆、办公室、接待室;二楼有两个小实验室,其余都是玻尔的家庭公寓;三楼是服务人员和贵宾的住处;主要实验室在地下室。1921年3月3日,研究所正式开办,注册ID:理论物理研究所。昵称:玻尔研究所。

这里,将聚集一堆天才,你没看错,是一堆;这里,将成为全球量子物理学的圣殿;这里,将迸发最璀璨的思想,重塑人类的宇宙观。这一切,都源于令人热血沸腾的哥本哈根精神。自由平等,激情勃发,活力四射,乐观进取。它的缔造者,正是让领导们避之不及的尼尔斯·玻尔。

所以,玻尔处处伺机出击。他是个绝佳的猎头。

机会来了。1922年,玻尔应邀去哥廷根大学讲学。哥廷根大学是啥地方?那是德国的学术之都!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精英,尤其是数学,全球无出其右!在此读过书、教过学的,有40多个诺奖得主,如果不是希特勒带来的那场浩劫,这个数字会翻番!不信?听听纳粹德国教育部长与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一段对话吧。当时,纳粹风潮浸淫每个角落,处处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种族斗争为纲,与啥斗都其乐无穷,哥廷根学者饱受迫害,没死的纷纷逃走。纳粹教育部长不相信他们正义的斗争会影响学术,就问希尔伯特,真的是这样吗?老希正气不打一出来呢,立即揶揄道:“哥廷根不会受到影响,部长先生,因为它已经不存在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绝对零度英语

话说纳粹得势以前,在哥廷根大街上随便拽出一个毛头小伙,数学都比玻尔和爱因斯坦强。但玻尔,是以发展数学的名义,去哥廷根开专场,因为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花基金了。

这个专场一开就是11天,玻尔搞了由7个部分组成的系列讨论,史称“玻尔节”。除了哥廷根的师生,还有百余名物理学家从各地赶来听讲。

玻尔这次主讲的,仍然是量子化的原子模型。重点讲了电子壳层,解释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电子的排列决定的”,电子排列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些元素,原子量不同,但而化学性质却一样,那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电子壳层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一样的。

在讲座中,玻尔根据自己的理论,牛哄哄地做了个预测:72号未知元素,将与40号锆和22号钛这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由于那时,希特勒已成为纳粹党首,虽尚未控制政府,但纳粹风潮不断,他们造谣、污蔑、扣帽子、大字报、批斗、暗杀……什么缺德事儿都干,光政要就刺杀了354名,爱因斯坦已经列入刺杀的头号目标。出于安全考虑,老爱没有出席玻尔节。但他读了玻尔3月份发表在《物理学报》上的论文:《原子的结构以及元素的物理及化学特性》。看到原子壳层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时,老爱说,这像个奇迹,他用了一个对他来说最高的评价,说这个理论是“音乐细胞在思维领域中的最高体现形式”。他是在说,玻尔的工作具有艺术的美感,而且还是顶尖的那种。

那么,老爱眼里的顶尖美感,究竟美在哪儿呢?我们现在就去欣赏下好吗好的。

跟玻尔混了这么久,加上索末菲的帮衬,咱俩已经知道,所谓的能量层级,一点也不像楼层或运动场阶梯看台。要是非得用俗物打比方,还不如说它像一个透明的洋葱。一层洋葱皮就是一个能量层级。不同能量的电子,只能“生活”在相应的能量层级里,就像是由电子组成的一层套一层的壳,所以,我们管它叫电子壳层。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管最底层,也就是最里层叫一楼,往外依次叫二楼、三楼……每个楼层允许入住的电子数不一样。至于这是为了啥,往后,泡利会告诉我们。

现在,我们来看看电子是怎么入住的。入住之前,先熟悉原子城堡的规则:不同楼层住不同居民。每个楼层的生活标准是一样的,但是,楼层越低,物价也越低。所以,你离屌丝层越远,物价就越高,生活压力就越大。

如果是咱俩,选哪层呢?当然是毫无出息地首选最底层!可惜一楼“K”只有2间房,被设计师玻尔和索末菲给抢占了,满层!所以只好选2楼“L”,L最多有8间房,但是被八仙抢占,靓女、老者、大肚子的,拄拐的……各显其能,抢到后,还见多识广地教育咱俩:世上没有绝对公平,谁让你们不使法宝呢?与其抱怨,不如埋头抢座!什么?规定排队?!活该你俩永远被挤到最差的位置!

虽然没得到好位置,还被铁拐打得鼻青脸肿,但咱俩熟悉了入住原则:尽量抢低楼层。好在3楼“M”最多有18间房!这下够住了,可是左看右看,就剩咱俩了,闲置房16间……一不留神变“房叔”了?美呀!好吧,这个原子城堡叫镁,12号元素。

从底层被挤到高层的奇幻之旅中,咱俩还发现,K、L、M、N……这些楼层,都分“子楼层”,就像宿舍里的上下铺,叫做“亚层”,分别是s、p、d、f……这些亚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是2、6、10、14……

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还是先选低楼层吗?不!当然是哪个物价低先选哪个。所以,有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3楼的房间没住满,就开始抢4楼的房间。

原子城堡增税,一向是“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既不征求意见,门上又不贴提示,怎么知道先选哪个房间呢?这种问题,当然要由咱国同胞来想办法。

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出生,中国浙江人,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徐先生总结出一条规律:外层电子能级,由(n+0.7I)确定值越大,能级越高,也就是物价越贵。

先解释一下(n+0.7I):n就是楼层,分别对应1、2、3、4……;0.7后面那个是i,大写成I,不要错认成数字1哦。I是亚层,s、p、d、f分别对应0、1、2、3。我们现在就假装算一下。还是用3、4楼来说事儿,请听题:3楼M的d亚层,和4楼N的s亚层,哪个能级更高。

3楼M的d亚层(简称3d):n=3,I=d=2。列式:(3+0.7×2)=4.4。

4楼N的s亚层(简称4s):n=4,I=s=0。列式:(4+0.7×0)=4。

可见,4s比3d物价低,先选4s。

这条经验,就叫“徐光宪定则”。

有了这条选房秘籍,我们就能很方便地找到物价低的地段了。所以,当你看到3楼闲置4个房间,而4楼却游荡着2个电子时,千万不要奇怪,这个原子城堡叫做“铁”,26号元素。

每种原子的电子数都不一样,入住后,总有些电子抢不到低楼层,就像咱俩,只好抱着高能量,在成本高、压力大的最外层游荡。殊不知,正是这些抢不到好位置的电子,决定了原子在化学江湖的角色。

像人类一样,好环境都争先恐后去抢,如果沦落到不好的境地,就希望更多人陪着自己共患难。所以,如果最外层没住满,那么,这个原子就有凑“满层”的倾向。

比方说11号元素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17号元素氯,最外层只有一个空房。怎么办?钠一想,反正我也不能把氯的7个外层电子都夺过来,干脆,我就把这1个外层电子给他,这样,俺俩的外层电子就都是满层了!

还记得离子是咋回事不?钠少了个电子,就成了钠离子,带正电;氯多了一个电子,成了氯离子,带负电。于是二者就异性相吸,结合到一起,成了著名的氯化钠——咱俩吃的盐。让氯和钠结合的,就是所谓的离子键。

由于外层电子数不一样,空房间数也不一样,所以,各类元素之间凑满层的办法千奇百怪,并不总是一对一,也有可能玩3P。

比方说8号元素氧,1楼2个房间,2个电子填满。2楼8个房间,6个电子,闲置房2套;而1号元素氢,它只有1个电子,所以它的第一层就是最外层了,2套房闲置1套。怎么办呢?那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为水分子:H2O。

有时候,即使有两种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一样的,它的空房间数也不一定相同。

比方说,5号元素硼,一楼住2个电子,还剩3个,但二楼有8个房间,这就空出5个房间;而13号元素铝,一楼住2个电子,二楼住8个,也剩3个,但三楼有18个房间,这就空出15个房间。

这就导致,它俩的化学性质虽然很相似,但物理性质却不相同,一个是金属,一个是非金属。实际上,它俩在化学性质上的那点区别,也是因为空房间数量不同。

有些原子,外层电子少,在相互靠近时,谁也不索取,都会丢掉外层的电子,成为满层的离子。这让它们距离更近,排成密集、规则的晶体。那些丢掉的电子哪去了?它们变成了“自由电子”,穿梭与离子晶格间。由于自由电子带负电,丢掉电子的离子带正电,所以,自由电子就能像胶水一样,把这些离子粘到一起。这样的组合,让原子显示出金属性。让金属原子结合的,叫金属键。

我们来看看金属的物理特性:

1.具有光泽。这是由于自由电子具有更强的反射能力。

2.富有延展性。这是因为,离子换了位置,自由电子有本事重建连接。

3.导电性好。这是因为自由电子多。

看看,是自由电子造就了金属。

实际上,最外层的房间数,并不怎么固定,不过,也不是完全没章法。

1916年,德国物理化学家柯塞尔(Walther Kossel) 注意到:最稳定的元素,也就是号称“贵族元素”的惰性元素,外层都是8个电子。难道,摇到一个吉祥数字,情绪就稳定了?再看看其他元素,外层电子数一般都不到8个。为啥要说“一般”呢?因为有极个别元素搞特殊化,比方说46号元素钯,外层17个电子,77号元素铱,外层18个电子。柯塞尔发现,那些外层不足8个电子的元素,都有凑足8个电子的渴望,一旦凑齐,就满足了,特稳定。

1923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Gilbert N. Lewis)发展了这个理论。

后来,美国化学家兰茂尔(Irving Langmuir)把这个规律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叫做“八隅体”规则。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只为凑满层,却凑出千奇百怪的结果,连存在形态都迥然不同,固态、液态、气态,千姿百态。同样是原子、电子排布,形态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还不是因为前面说过的:原子外层电子数不一样、空房不一样,加上元素品种繁多,不一样的组合,就有不一样的特性,原理简单,但变化无穷。

就拿水来说吧,我们都见过它的三种形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其实我们看到的白色水蒸气是小水滴,真正的气态水,是混迹于空气中的水分子,看不见的。

上面说过,水分子由2个氢、1个氧混搭而成,结构简单,但性质微妙,它的3个原子不是排成一条直线,而是站成104.5度角,看这架势,是氧老大,身后站俩氢保镖。话说氧老大占有欲更强,所以,在分享电子时,就把本来属于氢的电子拉得更靠近自己,这样一来,氧这边就带负电,而两个氢那边就带正电,像一个燕尾状的小磁铁。

咱俩都玩过磁铁,不管多少磁铁,随便放在一起,它们肯定正负相吸,如胶似漆地黏在一起。黏在一起的分子,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具体是啥态,关键看两点:一是看它们之间的磁性、也就是吸引力大不大、感情深不深;二是看它们的运动状态——这个很好理解,同样是你和心爱的TA,可以紧紧相拥跳慢四,也可以若即若离跳探戈,但是没法抱在一起跑110米栏,如果在汹涌的波涛中玩冲浪,就更难接触了。

由于共享电子偏向氧的距离很适度,所以水分子磁性不太大,也不太小。只要100℃的温差,就可以切换固、液、气三态。在我们地球,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水分子相互拉得很紧很规则,结成晶体,变成固体;0—100℃之间,水分子之间既相互吸引,又不死抱着不松手,在一起,但不太腻,就呈液态;超过100℃,分子运动加剧,没法牵手了,被分开,分到一定距离,吸引力没了,就散成气体。

像水一样,固、液、气态,不是物质的“本来形态”,它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变成啥形态,全看温度高低、压力大小。温度、压力发生变化,粒子们的运动、作用力、结构就发生变化,存在形态就跟着变了。你看,铁可以化成铁水。二氧化碳可以制成干冰。当我们的眼睛冲出地球,看向宇宙深处时,你会惊奇地发现,氢在高压下,可以化身为水银般的金属!你在地球上看不到,是因为目前,地球上制造不出这么大的压力!不过,你可以看到,跟谁也不亲的惰性气体,被制成液体。最难液化的是氦,它的沸点是-269℃,接近绝对零度-273.15℃了。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特勒(W.H.Heitler)和伦敦(F.W. London)用刚刚建立的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基本阐明了化学键本质,开创了量子化学。

后来,美国化学家鲍林(L.C.Pauling)、马利肯(R.S.Mulliken)等人把化学键的理论解释搞得越来越完美。

量子化原子理论,把化学成果囊括其中,用粒子的物理性质,完美解释了元素的化学行为,让古老、神秘的化学变得简洁、清晰起来。

嗯,有点跑题了。现在,应该说的是:“你看,多么美妙神奇的世界啊!”然后,结束我们的化学自习课。

量子原子理论的美感,就这样迷住了热爱自然的爱因斯坦。

玻尔根据他的理论,重建了元素周期表。虽然数学基础欠点火候,但思路够野,就像在在牢房踹开一堵墙,一幅别致的风景直扑眼底,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七窍倒也通了六窍!

为啥还有一窍不通呢?因为,就在玻尔牛哄哄预测72号元素时,巴黎发布了一项实验结果,确认72号元素是稀土类元素!理论很美,但预测不准呐!大家很迷茫。

玻尔吓了一大跳,外层电子决定化学性质,这个规矩,周期表里的已知元素都不敢违反,唯独72号元素敢抗天规?摇到一个好号就自以为齐天大圣了?惊疑之余,玻尔头顶冒出一个大问号:这位法国朋友的实验靠谱吗?

玻尔松了一口气,这个结果来得太及时太给力了!

然而,另一个实验的消息,让玻尔感到很无力。康普顿效应。

玻尔虽然搂着全盘量子化的原子模型当宝,漏了补、补了漏,就是不肯扔,但他怎么也不相信真的存在“量子”这个东西,尤其是“光量子”。现在,索末菲透露出,康普顿正在进行的X射线实验,基本确认,光这家伙,就是量子。全世界只有爱因斯坦自己相信的事儿,马上又要变成常识了!

于是就发生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案情:玻尔挥刀斩向守恒定律。为了让这一刀砍得更有型,玻尔还搞出一套心法:BKS理论。这个咱以后再说。因为,爱因斯坦有点着急。

他要拯救玻尔。他发现,在光量子面前,玻尔情绪很不稳定。

1923年7月,领完诺奖以后,爱因斯坦突破会场2000人的围观,坐上了前往哥本哈根的列车。

玻尔已在车站迎候多时。他俩都有点迫不及待。因为,玻尔要告诉老爱,光不是量子;而老爱要告诉玻尔,光就是量子。于是,一坐上市区的有轨电车,俩人就卿卿我我地聊开了,时间过得真快,耳边响起报站声:“终点站到了,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准备下车。”坐过站了,只能往回坐。时间过得真快,耳边又响起报站声:“终点站到了,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准备下车。” 又坐过站了……以上重复N次。司机都快疯了,他不明白两个男人为啥聊得如此依依不舍,并且是那么无聊的话题。尤其是,下车后,他们还在聊。

玻尔和老爱也快疯了,因为谁也没说服谁,白费了这么大力气。

他们都对自己的理论充满信心,同时又对对方十分欣赏,于是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把对方拉入自己的阵营。

这也难怪,双方在才学、人格、三观等方面惺惺相惜,在物理上,同是量子论的开创者,如果二人并肩站在同一条战线,这个世界就完美了!但是,慢慢地,他们发现,虽然他们在多方面相当接近,但对自然本质的认识上,却水火不容。

玻尔继续跟光量子较劲。

爱因斯坦继续对光量子充满信心。1924年4月20日,老爱在《柏林日报》上发表文章,概括了光理论发展时况:“现在,有两种光理论,缺一不可。而且,尽管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们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联。”老爱是说,粒和波,都不能抛弃。这是他一直以来积极推销的“一元二体认识”,就差说出那几个字了:波粒二象性。

这篇文章发表不久,老爱收到一个包裹,是法国朋友、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Paul Langevin)寄来的。包裹里面有一篇博士论文。

上一篇 2023年04月18 01:00
下一篇 2023年05月11 08:07

相关推荐

  • 参加社团活动英语,可以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英语

    StarterUnit1单词/短语默写文末有完整版打印版下载方式单词默写1.好的adj.____2.早晨;上午n._____3.早上好!______4.(用于打招呼)嗨;喂interj._____5.

    2023年05月18 267
  • 我想要饺子英语,我想要吃一些饺子的英语

    必克英语,专属外教一对一情景式电话教学,职场人士和妈妈们首选英语教育机构,十年品质保证。说到在歪果仁眼里最有名的中国食物肯定非饺子莫属不过当你要向歪果仁介绍中国饺子时可千万别说“dumplings”!

    2023年05月19 301
  • 晚安祝你好梦英语怎么说

    sweetdreams祝你做个好梦!最后,你会入眠,进入一个平和的地方,希望你会有甜蜜的梦。Nightnight/Nightynight相当于中文里的“安安~”;Nighty-night(俗语,非正式

    2023年04月10 294
  • 北外雅思死亡考场,雅思死亡考场

    雅思考位上新官宣:2023年7月-12月雅思纸笔考试和雅思生活技能类考试今天正式开放报名!赶快了解更多上新高能要点:*选择更多,考位更充裕:2023年下半年共开放22个考试日期,其中为中国考生特别新增

    2023年05月15 300
  • 中文名音译成英语名,英文名音译谐音英文名生成器

    我不喜欢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注:王春宇的春和Cheney中文音译谐音又都是C开头又好听地道含义:给人的印象是外表清爽,标致的、聪明、可爱又有趣。来源于:法国象征:橡树注:英文名都是倒着写的所以,王春宇

    2023年06月05 223
  • 英语名言谚语20句,20句英语谚语最短

    1、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你应该学会放弃。Youcan'tgetanything,soyoushouldlearntogiveup.英语名言警句谚语11、Timeflies.时光易逝。2、T

    2023年04月10 299
  • 对…生气英语短语,责怪生气短语英语

    为大家分享的是:初中英语考试词组大全(A-H),在平时学习和考试答题中提供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Aa(large)numberof许多abit一点儿ablockof一块abottleof一瓶afe

    2023年05月25 214
  • 姓氏单词怎么写

    先看下面这个谜语:什么是属于你的东西,别人却用得最多?没错,谜底就是“名字(name)”。中国人的姓名中,“姓”在前;“名”在后;英美人的姓名中,“名”在前;“姓”在后。中国的古人往往有姓氏、名、字、

    2023年04月16 289
  • 翻到第5页的英语,翻到第八页翻译成英语

    语言的学习就是听说读写,英语也是。如果词汇量和常用句子掌握的不够的话,“听”起来都会很费力,别说其他的了。下面分享一些小学生常用的口语句子,翻到第八页翻译成英语,希望帮助有需要的孩子们!,1.小学生英

    2023年05月29 295
  • 我爱你高级英语,我爱你怎么用英语说比较高级

    520就要来了!在这里先提前预祝各位520快乐!Iloveyou!~亲,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上评价点【采纳回答】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2023年06月01 204
  • 再见再会的英语,再会的正式英文

    farewellxinchi外语farewell英[ˌfeəˈwel]美[ˌferˈwel]n.告别;离去;分别时的美好祝愿adj.告别的v.告别,欢送6. Ciao 再见(见面时致意之用语)7. C

    2023年06月03 209
  • 草莓用英语怎么说呀,草苺用英语怎么说

    Strawberriesarered.草莓是红色的~OrangesareOrange.橙子是橙色的~草莓的英文:strawberry读音:英['strɔːbəri]美['strɔːberi]词汇搭配:

    2023年05月02 24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