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教育部发文,为保障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举办者权益,回应举办者诉求,教育部对合法合规的关联交易持开放态度,在回复《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中提到,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受此消息刺激,港股多家教育股大涨。教育企业整体市值经过连续两月的下降后,在2020年11月末表现又会如何?三大资本板块市值排名TOP 30分别是谁?146家企业综合排名又是如何?蓝鲸教育智库持续为您更新教育企业市值排行榜。
三大资本巨头榜数量增加:五家企业入围,一家企业出局
从2020年年初至今,教育行业市值整体呈现上涨,但是过程跌宕起伏,下图是2020年1月末到2020年11月末,教育大盘总市值趋势:
经过了起伏的第一季度后,教育行业市值从第二季度开始有了连续多月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在9月和10月接连下跌,终于在11月再次迎来回升,甚至创下新高,达到了本年度的顶峰,市值高达21469.29 亿人民币,较10月末环比上涨11.87%。
下面是2020年10月末至2020年11月末,三大资本市场教育企业入围巨头行列变化表,蓝鲸教育智库分别按照A股100亿人民币,港股110亿港元,美股15亿美元为分水岭观察,梳理出如下三大资本市场教育企业入围的变化情况:
如上图所示,11月末三大资本市场市值巨头榜,除美股以外其他两个板块的数量较10月末都有所增加。A股由18家增加为20家,相比10月末,新增三家企业:鹏博士(SH 600804)、奥飞娱乐(SZ 002292)、新华网(SH 603888),出局一家蓝盾股份(SZ 300297)。港股新增两家企业:新东方-S(HK 09901)和中国科培(HK 01890)。三大盘总市值超1000亿人民币榜则增加一家新东方-S。
截至11月30日,A股超过100亿人民币市值企业达20家,易贝乐英语和瑞思英语哪个好,分别是:中公教育(SZ 002607)、科大讯飞(SZ 002230)、晨光文具(SH 603899)、紫光股份(SZ 000938)、中南传媒(SH 601098)、凤凰传媒(SH 601928)、中文传媒(SH 600373)、神州数码(SZ 000034)、捷成股份(SZ 300182)、新华文轩(SH 601811)、东方时尚(SH 603377)、视觉中国(SZ 000681)、神州泰岳(SZ 300002)、罗牛山(SZ 000735)、鹏博士(SH 600804)、奥飞娱乐(SZ 002292)、珠江钢琴(SZ 002678)、豆神教育(SZ 300010)、皖新传媒(SH 601801)、新华网(SH 603888)。,
其中,奥飞娱乐在9月末出局该榜单后时隔两月再次回归,11月末环比增幅达23%,总市值为107.22亿人民币。鹏博士、新华网则在10月末短暂出局后再次回归该榜,11月末环比增幅分别为16%和8%,鹏博士总市值为112.16亿人民币,新华网为100.69亿。出局该榜的蓝盾股份11月末下降较为明显,降幅达到27%,市值为73.99亿人民币。
港股新增的两家为新东方-S(HK 09901)和中国科培(HK 01890)。11月9日,新东方-S正式以“9901”为股票代码实现在港二次上市。新东方发行价为1190港元,首日早盘高开约16%。截至当日下午3时,新东方上涨14.12%,报1358港元,成为港股首只千元股,直到11月末总市值高达2171.3亿港元。
中国科培在5月入围港股巨头榜后在10月出局该榜单,11月末再次回归,环比上涨12%,市值为120.91亿港元。
11月末,美股共9家教育企业市值闯过15亿美元大关,分别是:好未来(TAL)、新东方(EDU)、跟谁学(GSX)、chegg(CHGG)、欢聚(YY)、培生(PSO)、ITT教育服务(ESI)、网易有道(DAO)、海亮教育(HLG)。相比10月末,数量及位次都没有发生变化。
整体三大盘综合对比,11月比10月新增一家千亿市值的企业:新东方-S。另外四家是:好未来、中公教育、新东方、跟谁学。
总体来说,11月三大板块巨头榜数量增加,A股和港股较10月末都有新入围企业,A股新增3家,但出局一家企业,港股则新增两家企业,总共有5家企业入围该榜单,分别是:鹏博士、奥飞娱乐、新华网、新东方-S和中国科培。唯一出局该榜的企业是蓝盾股份。
思考乐教育跌出港股TOP 10,chegg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下面蓝鲸教育智库聚焦三大资本板块市值TOP 30的教育企业,并与2020年10月末市值对比,考察其环比增幅、11月末的市值排名变化趋势等情况,并进行详细解读。
我们先看11月份A股教育企业总市值TOP 30榜单:
截至2020年11月30日,A股教育企业市值总体约8933.87亿元人民币,较10月末有小幅下降,降幅为3%。1000亿以上企业有一家(图中红色标出),小于1000亿大于100亿的企业有19家(图中橙色标出)。
市值超千亿级别企业依旧为中公教育,9月末总市值2225.2亿元人民币,相比10月末,环比下降9%,位列A股榜首,但依旧遥遥领先于第二名。位列第二的科大讯飞变动幅度不大,出现微弱的上升,涨幅为0.47%,市值达到840.03亿元,市值不及中公教育的一半。
晨光文具在10月末超越紫光股份位列第三名,11月末依旧稳居第三位,但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环比下降10%,市值674.8亿人民币。位列第四的紫光股份在9月和10月两月接连下跌,11月末出现小幅回升,涨幅2%,市值为639.51亿元。排名第五的是中南传媒,小幅上涨3%,市值达193.25亿元。
A股前十名企业的位次除神州数码和中文传媒位次调换外,其余企业位次较上月并未发生变动,头部企业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神州数码环比下降7%,市值为157.49亿人民币,位次下降1名至第八。中文传媒小幅上涨2%,市值为159.36亿人民币,位次上升1名至第七。前十名中涨幅最大的企业是捷成股份,11月末市值为139.82亿元,环比上涨6%。
对比了好几家的课程内容,有的偏向口语,有的偏向轻松快乐的互动方式,而瑞思更偏向学科英语,是把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去学习学科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课程设置上,我更喜欢瑞思的体系。四、看老师。经过一番对比,其。
前30名中出现上涨的企业还有*ST融捷(SZ 002192),上涨40%,市值78.13亿元,位次上升15名至第24名;奥飞娱乐(SZ 002292)也有增长,上涨23%,市值107.22亿元,位次上次6名至第16名;鹏博士(SH 600804)上涨16%,名次上涨4名至第15名,视觉中国(SZ 000681)上涨14%,名次上涨4名至第12名……总体来看,TOP 30有63%的企业市值环比增幅为正,其余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瑞思英语很好,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2、瑞思作为学科英语的开创者,将美国原版课程引进中国,旨在为3-18岁的幼儿、青少年提供纯正美式英语教育。在全浸入式英语环境中,激发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如母语般运用。
我们再来看截至2020年11月30日,港股教育企业市值TOP 30:
港股板块教育企业市值总体达5010.76亿港元,相比10月末,由于新增一家新东方-S,实现翻倍上涨106%。因新东方-S(HK 09901)于11月9日赴港上市,所以图中与10月末相关的数据都标为“—”。1000亿以上企业有一家(图中红色标出),小于1000亿大于100亿的企业有8家(图中橙色标出)。
港股教育企业主要以民办学校或学历教育为主,例如枫叶教育、睿见教育等企业,而新东方的赴港的二次上市,则有效弥补了港股教育板块缺少的K12领域的这一短板。新东方-S(HK 09901)在11月一上市立马成为港股教育板块的榜首,11月末市值高达2171.32亿港元,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
中教控股(HK 00839)11月末市值332.85亿港元,上涨较为明显,涨幅为20%。新东方在线(HK 01797)经历了9月环比下降11%,10月末再次大幅下降24%后,11月呈现回升之势,环比增幅为26%,市值达到297.05 亿港元,排名第四。新东方在线在4月末市值曾一度超越中国东方教育,位列榜首。
宇华教育(HK 06169)市值244.13亿港元,位列第5名,环比上涨19%;希望教育(HK 01765)上涨幅度较为明显,涨幅为23%,市值达161.31亿港元。
思考乐教育(HK 01769)11月末跌出港股TOP 10,环比下降14%,市值为89.69亿港元。
港股前十的企业(除新东方-S外)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余上涨明显的企业有:中汇集团(HK 00382)涨幅55%,市值81.47亿港元,位次上升两名至第14名;睿见教育(HK 06068)涨幅49%,市值81.64亿港元,位次上升两名至第13名;新东方在线(HK 01797)涨幅26%;天立教育(HK 01773)涨幅26%……
港股教育板块市值下跌的幅度普遍较小,思考乐教育(HK 01769)下跌14%;银杏教育(HK 01851)下跌13%;宝宝树集团(HK 01761)下跌7%;大山教育(HK 09986)下跌4%。总体来看,港股TOP 30的企业仅4家出现下降,83%的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2020年11月末,美股教育企业市值TOP 30。目前我们共考察了美股可圈可点的教育企业30家,全部为大家罗列:
2020年11月末美股市值整体市值1259.45亿美元,10月末市值为1181.86亿美元,环比上涨7%。总市值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图中市值红色标出),与10月末相比新增一家chegg,小于100亿大于10亿美元企业达6家(图中市值橙色标出),与10月末相比数量保持不变,chegg进入百亿市值行列后,新入局的企业是洪恩教育。
榜首好未来(TAL)10月末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11月则出现小幅回升,环比上涨5%,市值为420.63亿美元,与第二名差距依旧较大。
其后位居第二的新东方(EDU)保持稳定增长,涨幅为9%,市值280.52亿美元。跟谁学(GSX)11月末市值位列美股第三,在10月末时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11月末再次小幅下跌3%,市值为153.29亿美元。
位居第四的chegg(CHGG)继自8月末跌出百亿美元大关后,再次进入成为百亿美元市值企业,11月末市值为100.38亿美元,环比上涨6%。
美股前九位保持稳定,并无变动。洪恩教育(IH)取代K12国际学校(LRN)成为港股第十位,上市第二个月就成功入围美股前十,该企业主要为3-8岁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创新教育产品和服务,11月环比大幅上涨56%,市值达到14.64亿美元。被取代的K12国际学校市值为9.69 亿美元,环比小幅下跌2%。
美股上涨较为明显的企业还有:人人(RENN)市值为1.34亿美元,增幅为54%;达内科技(TEDU)上涨50%;培生(PSO)上涨29%;学乐集团(SCHL)上涨20%;网易有道(DAO)上涨18%,ITT教育服务(ESI)也上涨18%……
出现下跌的企业有:尚德机构(STG)11月末下跌23%,流利说(LAIX)下降18%,红黄蓝教育(RYB)降幅有4%……美股有73%的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从该榜可以看出,虽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出现次位变动,但是浮动的范围较小。
总体来看,2020年11月末教育板块市值经历了两个月的连续下跌后迎来回升,A股是唯一一个出现下降的板块,小幅下跌3%。港股表现最为突出,总市值较上月实现翻倍式增长,高达106%,美股总市值累涨7%。三大板块TOP 30中仅有26%的企业市值缩水,其余企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六成教育企业市值涨幅为正,蓝盾股份跌出百亿量级
最后,蓝鲸智库将三大资本市场的146家教育企业总市值折合成人民币,做综合排名,并与2020年10月末市值做比较,以此来观察教育上市公司整体大盘表现。
截止2020年11月30日,三大资本市场146家教育企业的综合排名如下(因实时汇率不同,故此榜与三大资本板块市值TOP 30榜有轻微偏差):
企业回j样学英语,当然是真的。而且j样学英语,知名老品牌,值得信赖,很高的性价比,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培训机构,拥有10年教学经验,行业先进的教学系统和授课体系,该机构全面覆盖零基础课程到高级商务英语课程,纯英语环境浸泡,一对一加小班教学。
截止2020年11月30日,大于1000亿人民币企业市值的共有5家,分别是:好未来、中公教育、新东方、新东方-S、跟谁学,较10月新增一家新东方-S;小于1000亿大于100亿市值的教育企业共33家,较10月末数量增加3家,入围该量级的企业有4家:鹏博士、奥飞娱乐、中国科培和新华网,被取代出局的企业只有一家——蓝盾股份。
入围11月总市值排行榜TOP 10企业分别是:好未来、中公教育、新东方、新东方-S、跟谁学、科大讯飞、晨光文具、chegg、紫光股份、欢聚,与上月相比,新入围一家企业是新东方-S,且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前三甲:好未来、中公教育、新东方保持不变。好未来稳居榜首,市值达2767.28亿元人民币,11月末环比上涨4%;中公教育出现下降,降幅为9%,11月末市值2225.2亿元,位居第二名;新东方位列第三,11月末市值环比上涨7%,市值1845.51亿元,维持在第三名。
瑞思比贝乐好一些,我孩子在贝乐学了半年什么也不会,同事的孩子在瑞思几个月都能说句子了
位居第四名的是11月在港股上市的新东方-S,11月末市值达到1841.5亿元。TOP 10榜单中位次变化较小,前三甲保持不变,新东方-S一跃成为第四后,其余企业顺位下降,跌出前十的企业则是培生。
涨幅较大的企业还有洪恩教育(IH)上涨56%,中汇集团(HK 00382)上涨52%,人人(RENN)上涨51%,达内科技(TEDU)上涨47%,睿见教育(HK 06068)上涨46%,中国网络信息科技(HK 08055)环比增幅为41%,*ST融捷(SZ 00219)环比增幅为40%……
教育信息化业务企业中,总市值排名第一的是科大讯飞(SZ 002230),总市值840.03亿,位列第6名,在涉及教育出版业务的企业中,中南传媒(SH 601098)以193.25亿市值排名第一,位列第18名。
11月市值下跌较多的企业有:大地教育(HK 08417)下跌33%,蓝盾股份(SZ 300297)下跌27%,尚德机构(STG)下跌24%,*ST群兴(SZ 002575)也下跌24%,流利说(LAIX)下跌19%,神通机器人教育(HK 08206)也下降19%……
本次观察的146家教育企业,11月末总市值21469.29亿人民币,10月末市值为19191.22亿人民币,教育板块企业市值整体上涨,六成企业市值出现上升,环比增幅达12%。伴随着后疫情时代消费水平的恢复,再加上绝大多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教育市场正在进行消费升级。但许多优质资源还是会倾向于头部企业,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境况会更加艰巨。
本文源自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