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荡不羁的英语单词,放荡不羁的英文单词

开篇就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大家应该都一眼就能看出照片中性感妩媚的女子是美国著名女演员——玛丽莲·梦露。而这个男人是谁?为什么他能和梦露共舞?相信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个男人的才华与命运之精

开篇就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

大家应该都一眼就能看出照片中性感妩媚的女子是美国著名女演员——玛丽莲·梦露。

而这个男人是谁?为什么他能和梦露共舞?

相信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个男人的才华与命运之精彩离奇也丝毫不逊色于梦露。

今天,库管就和大家聊聊这个男人——卡波特。

1.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著名的美国作家。

1924年9月30日,卡波特生于新奥尔良。

幼时父母离婚,送到南方的亲戚家寄养。

他从17岁起在《纽约人》、《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你也许一时之间想不到他有何特别之处,但是他的成名作你肯定看过。

他创作的《蒂凡尼的早餐》曾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奠定了“战后一代最完美的作家”地位。

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多项奥斯卡大奖。

小说通过回忆的视角,以二战期间的纽约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贫穷落魄的作家与霍丽从相识到分离的过程。

清秀俏丽的霍丽来自得克萨斯农村,她经历过人生的颠沛流离,希望能在灯红酒绿的纽约寻找心中理想的归宿。

然而,谋生的艰难使她沦为了高级伴游女郎,不得不周旋于众多富蒙巨子之间。

作家在与霍丽的交往中,渐渐了解了霍丽悲惨的过去,并爱上了她那种乐观、洒脱、自由、无畏的个性。

后来,霍丽为了赚取小费,被关在狱中的黑手党利用,在被警察逮捕后不幸流产,她的未婚夫——英俊富有的南美外交官何塞也离开了她。

在这个已经异化的后工业化社会中,她单纯的梦想终究一个接着一个地消逝了......

《蒂凡尼的早餐》中,霍丽最终迎来了什么样的结局,在书中并未写明。

也许这是作者卡波特特意留白,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心里写下自己觉得不留遗憾的结局。

他想给每一个在“月亮”还是“六便士”中挣扎的人,一种自我拯救吧。

1955年左右,卡波特动笔写《蒂凡尼的早餐》,但进展并不如意。

各种各样的杂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分走了他的时间。

浪荡不羁的英语单词

1957年,他总算坐回到自己家里、重又执笔写《蒂凡尼的早餐》。

经过种种辛苦,1958年春天,这部小说终于完成。

《蒂凡尼的早餐》很快就被拍成了电影,并于1961年在美国上映。

奥黛丽·赫本主演了这部电影,剧中赫本的小黑裙形象明艳动人,令人过目难忘。

浪荡不羁的英语单词

卡波特(左)与奥黛丽·赫本和她当时的丈夫梅尔·弗尔(右)

但是,卡波特却并不十分满意这个女主角。

或者可以用近似意思的单词, 比如unceremonious

他认为霍丽身上那种纯洁的放荡感以及对性无限开放的态度,是在奥黛丽·赫本身上看不到的。

卡波特甚至坦言,玛丽·莲梦露才是他心中的霍丽。

不管是梦露还是赫本,她们都各有风情。

到底谁能更好的诠释霍丽,早已无从比较了。

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部质量上乘且永远值得回味的作品。

正如美国作家诺曼·梅勒说的:《蒂凡尼的早餐》没有一处用词可以替换。

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更是评价道:每一次读到这部作品,都为它精心打磨,简洁洗练的文字折服,真是百读不厌。

2.继《蒂凡尼的早餐》后,1966年,卡波特出版了真正奠定文坛地位的杰作——《冷血》。

1959年11月15日,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发生了一桩血案。

几声枪响,良善温和、广受尊敬的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

凶手异常凶残狡猾: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一时间,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

放荡不羁,英语 一定要翻译的话可以用俚语"wild oats"或者可以用近似意思的单词,比如unceremonious

卡波特立即赶到当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对象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两名犯罪嫌疑人。

随着采访的深入,卡波特对与自己悲惨经历相似的死刑犯竟生出了无尽的同情和爱怜。

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自省之旅。

历时六年,在六千多页案件调查笔记的基础上,卡波特把传统小说的想象力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重现了血案发生以及为追捕、审讯、惩罚凶手而展开的调查的全过程。

历时六年,在六千多页案件调查笔记的基础上,卡波特把传统小说的想象力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重现了血案发生以及为追捕、审讯、惩罚凶手而展开的调查的全过程。

放荡不羁 [fàng dàng bù jī]释义 lead a fast [licentious] life;give full rein to one's low passions;have full swing;have one's fling wild oats ;

《冷血》最大的文学价值在于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卡波特把它称作“非虚构小说”。

卡波特之所以说《冷血》是非虚构小说,首先是因为它是根据真实案件写的。

作家又吸收了新闻写作的很多技巧,只陈述事实而不做评价。

作家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大量引用一些证人的证词、犯罪的供词和一些相关的文件来凸显客观性。

例如迪克不承认杀人,而佩里则招供说自己杀了两个人、迪克杀了两个人。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作家没有像一般的全能视角那样给出一个肯定答案。

阅读的过程悬念四起,令人欲罢不能。

这本小说一经出版,便取得了巨大反响:

★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

★ 55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榜TOP 1

★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全球百部英语非小说”

★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史上最经典的百部推理小说”

这部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分水岭作品”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所有才华和精力。

此后,他再也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

3.纵观卡波特的作品,既有海明威的动人肺腑之情,又具有菲茨杰拉德的魅力。

他后期的境况和这两位美国文学家有共同之处——酗酒、沮丧、文学创作力的衰竭。

1984年8月25日晚,敏感、复杂和饱受争议的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友人家中,终年59岁。

他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放荡不羁的:1. uninhibited 2. Boho

这个一生坎坷、浪荡不羁的天才作家,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精彩且无憾的一生呢?

上一篇 2023年04月21 05:16
下一篇 2023年04月25 13:16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