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依托课文语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听说。本文聚焦基于课文语篇的听说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教材课文编排与活动设计入手,结合课例从“做好话题分析,基于输出目标合理输入”“从输入到输出,听说活动融合并进”“落实语感培养,加强听读过程性指导”三个方面探讨听说教学优化的策略。
■ 关键词: 教材文本;听说活动;教学优化;听说教学
Citation:王建平. 2021. 基于教材课文语篇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研究[J]. 英语学习,(3): 10—13
小学英语课文语篇听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课文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材料,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于小学英语课文语篇展开的听说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简单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中,教师倾向于根据单元主题补充素材,而忽视了充分挖掘课文语篇来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与探究;
第二,教师基于文本解读生成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不同,进而导致教学中存在“以读代听”“先读后听”“听读同步”等现象;
第三,基于课文语篇展开的听说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效果不好,输入与输出的听说活动不匹配,视听活动设计中对课文文本的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一些教师只重视让学生获取主要信息,忽略其对语音、语调等语用信息的理解与学习等。
教材课文语篇编排与活动设计分析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理念下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基于“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从视听说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日常简单交流的能力。
北京版小学《英语》遵循“听说先行”的编排原则,每个单元下设三节学习课,每课以课文板块“Listen and say”为主要学习内容。教材在课文板块之后设置了两个学习及练习板块,其中包括了基于本单元主题的听说活动。
课文板块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对话式文本,是教材编者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实际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有针对性地设计、编排的对话文本。该板块的语篇包括对话内容、情景图、音频及整个对话版面等。
课文语篇设置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教材注重选用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以及与生活紧密关联的话题篇章,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突出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每个课文语篇都呈现一种语言现象,有一个相对核心的句型结构。课文板块后呈现的两个学习及练习板块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
以北京版小学《英语》三、四年级教材的学习与练习板块为例,“Listen,look,and learn”板块提供语音输入,侧重将词汇及句式结构等语言知识融于听说过程之中。“Let’s do”板块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进行交流表达,在落实《课标》中“用语言做事情”的要求的同时,也能起到检测和评价的作用。
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引导作用,这一作用在教材的内容设计和形式编排上都得到了体现。课文语篇的板块活动设计为“Listen and say”,教材在设计上并未完全将听和说区分开,而是把听说活动融合,两者在形式上交替进行。接下来是同样形式的“Listen,look and learn”和“Let’s do”板块。
基于课文语篇的听说教学优化策略
《课标》指出,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教育部,2012)。教师在开展课文语篇教学时,要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理解特定话题并能围绕该话题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语用能力。
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基于学生日常学习的课文语篇,不断优化听说融合的教学,在学生通过视听充分理解课文语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落实好学科育人的任务。
以下,笔者将以两节研究课为例,探讨基于课文语篇的听说教学优化策略。
做好话题分析
基于输出目标合理输入
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对话文本,解读对话文本的话题、时间、场景、人物身份及对话角色之间的关系等,关注文本中信息呈现的特点以及汇集的结构性特征。之后,教师要结合学情与话题,设计可理解的、真实的、可实践的输出活动,细化听后输出的语言能力目标,明确对话学习指向的语用能力,以明确的语言输出目标逆向设计合理的输入活动,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输入材料,丰富听说资源,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案例是北京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7 When is Thanksgiving?的第三课时,单元主题为“Holidays”,主要从节日时间、节日元素、装饰物等方面来介绍中外节日。
具体的主题语境内容为两位外国小朋友Sara和Mike到中国小朋友Lingling家过春节。课文以对话形式呈现Sara和Mike春节到Lingling家拜访的交际情境,包含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中,Lingling家的房屋外被福字、红灯笼装饰一新,Sara、Mike与Lingling互致祝福;第二幅插图中,Sara和Mike在屋内受到Lingling和她妈妈的热情接待。
人物对话主要涉及春节问候、邀请朋友一起庆祝节日、招待客人吃糖果等内容。文本虽然篇幅较短,但聚焦春节话题,学生能通过说话者的简单交谈感受到他们欢度春节的喜悦情感。因此,教师基于本课与单元大主题“Holidays”的关联,将“Happy Chinese New Year”确定为本课时的小主题。
在充分考虑学情后,教师围绕课时小主题设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即学生不仅要学会春节期间朋友上门拜访的语境下的交际用语,如问候、分享对装饰品的喜爱、邀请朋友一起庆祝节日等;还要能围绕春节话题,从时间、祝福语、庆祝的习俗等维度简单说一说春节;此外,更要在通过视听理解文本、与同伴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春节文化,体验春节习俗带来的乐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在输出目标的驱动下,教师围绕春节话题,利用课文中的图片给学生输入有关春节习俗的简单信息;基于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听懂并模仿春节期间问候拜访、款待来客的交际用语;延伸课文语境、联系生活经验,为学生补充庆祝方式的视听语料,拓展表达的素材。
在进行听力学习指导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适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积累,在真实的对话语境中激活自身应用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愿望,选择需要用到的语言形式和话语结构,结合以前所学构建交流和表达的话语体系。
从输入到输出
听说活动融合并进
在英语教学中,听既是学生获得信息和输入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理解性语言技能之一。说则是表达性技能,需要学生能将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课标》指出,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育部,2012)。教师基于课文语篇进行听说融合的教学时,要遵循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进行视听输入,而且也要注意扭转“听力为主、兼顾口语”的传统听说教学思路。
下面,笔者以北京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What are your favourite sports?的第一课时课文语篇的教学为例,介绍听说融合的设计思路。本单元的话题是“Sports”,第一课时讲述英国人爱好的体育项目。
课文情境是Yangyang与一个男孩在观看体育比赛,并运用“What sports do you like in the U.K.?”“What’s your favourite game?”“You also love horse racing,right?”等问题询问对方的运动喜好。根据对话内容特点,授课教师深入挖掘文本,以“Sports lover”作为课时小主题设计活动,从语言输入到输出,做到以说促听、以听促说。
听前,教师设计看图或听声音猜一猜运动项目等游戏,激活学生对“Sports”话题的背景知识,并让他们通过自由讨论分享更多信息。此时教师提问“What other sports do you know? What sports are popular in China?”,鼓励学生结合“Listen,look and learn”板块中的内容分享自己熟知的运动。
之后,教师以“What sports are popular in the U.K.?”的问题导入课文对话学习。听前活动的目的在于激活图式,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可视化资料,从感官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引发学生预测,促进相关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词汇习得,并充分利用课文语篇中的非文字信息引发学生思考。
之后,学生第三次听录音,探究课文细节并回答问题,如“What’s the boy’s favourite sport?”“Where is the boy from?”“The boy is very excited,but he says‘Oh,I’m sorry.’to Yangyang. Why?”等。
第二层次的任务以Listen and read为主,教师在学生听课文录音并跟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或表达British、rugby、horse racing等生词,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模仿语音语调。第三层次的任务是Retell and summarise,教师要求学生以补全chant的方式梳理课文对话内容,并以“Popular sports in the U.K.”为题进行说唱。
听中环节是整个课文教学最重要的节点,教师借助音频、动画视频等带领学生展开视听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有意义的理解,并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看图预测、问题引导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方式之一。但需要强调的是,“听中说”对小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视听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学说相关话语、关注关键词或话语来复述人物语言,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瞬时记忆。当然,角色扮演、配音、跟读训练等活动也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些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内化,是语言输入转换成语言输出的重要阶段。
听后,教师设计了基于文本话题的表达活动来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的发展。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语境,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新表达ice hockey,并通过“Is ice hockey very popular in China? Why?”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教师呈现学校开展冬雪运动的图片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最后,教师提出问题“Are you a sports lover?”,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用英语展示自己,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我朋友说这个专业还是蛮可以的,前提是你得喜欢英语,并且热爱教育这一行业。如果喜欢英语,英语成绩还可以的话就选英语教育。如果不喜欢英语,想一想大学生活每天都要上英语课就特别痛苦,那就选小学教育吧。课程学什么 大一。
综上,听说融合的教学活动设计应以话题为引导,以语用为目标,将知识学习、技能发展、文化理解、思维提升、价值彰显、策略应用等要素整合在对话文本中。教师要根据语言输入与输出的需要有机整合视听说、听说写等活动,做到“以听带说,以说助听,听说结合,相互促进”。
落实语感培养
加强听读过程性指导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普遍重视语音语调教学,开展语音语调教学也符合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学段特点。但是,教师对基于课文语篇的语音语调教学所涵盖的内容的理解还较为单一,在关注课文内容、指向主题意义的教学实践探索中也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在对话文本中,教师也没有对语音语调在人际交往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英语重音可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词重音是固定的,而句重音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具体的语境中,重读并不仅仅由词性决定,还主要是由信息决定。在连续语流中,为了突出某个信息,说话者需要重读携带信息的单词。
语调是连贯言语里声音音调变化所造成的旋律模式,不同的声调、不同的调型表示不同的功能。说话者可使用各种语调向听者表明话语的意思和他的态度、感情和情绪,或表达某种言外之意。因此,教师在教授对话文本时,需要格外关注语音语调。
在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语篇之后,教师可以抓住时机推进语音语调教学。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注意收放适度,结合听读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语音语调指导,特别是注意句子的节奏、重音的位置和语气方面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聆听和品味课文语篇的语音语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增强对语音语调的认知。
比如,在进行听读指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特别关注语音,有意识地模仿课文录音中的发音,特别是模仿和练习携带重要信息的重读音节;在听录音跟读中引导学生关注语气,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感受课文中人物的语速快慢、语气轻重,把握话语的语气情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关键句指导学生感知、标记语速快慢、升降调、重读与弱读等,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将听力理解和模仿强化结合起来,会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全面,使学生的英语语感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结语
在促进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落地课堂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基于课文语篇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对于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分析语篇的内容和形式,分析课文的话题语境以及对话传递的信息、表达的观点,在基于话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表达思路及语言输出的目标。
在遵循教材文本编排的内在逻辑设计教学过程及听说活动时,教师要在输入环节为学生语言的习得提供语料和铺垫,注重以输出带动输入,通过视听、听说、听读、玩演、说唱、说写等多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将听说互相转化、相互融合,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让学生在输入的基础上内化所学。
为落实好语感培养,在进行听读过程性指导时,教师要利用地道的口语表达,提供适当的语言基础训练和策略示范,让学生将更多的输入内化,在听读中促成语感的形成,在教师创设的真实语境中表达,从而提高听说教学的实效。
入了小学英语教育这个专业,首先就要把英语水平提上来,以雅思托福之类的考试来衡量水平,以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为学习方向。当你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其实可以干的事情很多,不一定非要教英语。学英语的难度不大,大学两年。
王建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教研委员会副主任。
以上内容节选自《英语学习》2021年第3期“热点·观点”栏目,页码10—13,原题为《基于教材课文语篇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研究》,阅读完整文章请翻阅纸刊。文章版权归《英语学习》所有,欢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
教育部 .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鲁子问. 2020.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夏蓉. 2004. 语音学知识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 山东外语教学,(3): 26—29
超实用!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主要学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 阅读 、英语写作、英语视听说、 书 法、普通话、英语语音、英语朗读与 演讲 等课程,以下是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1、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
《英语学习》虚拟专刊
收录近3年《英语学习》精选论文
26篇 知名专家解读+优质课例
全面解锁优质文献
新课标·新思考·新观点·新实践
限时折扣下载
限时折扣¥9.9(原价¥29.90)
免费在线读
加入外研社·K12教师发展社区
免费在线阅读全文!
2021年3月刊
熊艳艳等 | 小学英语教材中听力活动的解读与应用
王建平 | 基于教材课文语篇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研究
张莉等 | 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生英语阅读复述能力提升探究
张金秀 |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
《英语学习》杂志订阅方式
🔷 中国邮政订阅
邮发代号:82-523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54/H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5553
各地邮局期刊征订处
订阅拨打中国邮政官方电话11185订阅
中国邮政微商城在线订阅(包邮);businessId=BK
🔷 外研书店官方微店(推荐)
购买单期或预订全年
🔷 淘宝、天猫、京东等各大电商均有售!
搜索“英语学习杂志”即可购买单期或订阅全年
《英语学习》杂志唯一投稿方式
《英语学习》杂志“教学前沿”栏目诚征稿件,本栏目着重关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教学难点突破方式及教学策略集锦等,呈现形式为教学课例或教学研究等。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
特别提示!
我刊不以任何方式收取版面费、审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