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大学英语2听说教程原文,新视野大学英语2答案详解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语篇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后模仿朗读教学的优化设计朱裙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听力原文及答案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kWNvTsdyD4MPBF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语篇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后模仿朗读教学的优化设计

朱 裙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听力原文及答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kWNvTsdyD4MPBF21AAl4A 提取码:3q6i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摘要:模仿朗读是英语听说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目前关于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还存在语篇意识缺乏、目标指向单一、评价方法低效等问题。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为例,从教材课文编排与活动设计入手,聚焦基于课文语篇的听后模仿朗读教学存在的如上三个问题,提出从“多角度研读语篇,探究主题”“多维度目标指向,内化语言”“多元评价活动单,加强指导”三个方面对听后模仿朗读教学进行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听说教学;模仿朗读;教学优化;语篇意识

一、初中英语课文语篇听后模仿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听说。鲁子问(2017)指出听说教学的基础是语篇,依托听力语篇,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落实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模仿朗读是听说教学中最常见的听后活动。模仿朗读的过程是一种潜在的听力训练,也是一种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过程,帮助纠正语音、改进语流语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加速知识内化(王艳茹,2014)。目前在初中英语听后模仿朗读教学的设计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篇意识缺乏

新视野大学英语2答案详解,教师在听说教学中的语篇意识落后于阅读教学。听后活动中的模仿朗读的内容主要是对听力文本相关内容的浅层次模仿和重复,往往只是聚焦语音、语调、意群的读音等语言形式,缺乏对语篇的关注和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打破了语篇的整体性,容易导致教学活动碎片化。

(二)目标指向单一

基于语篇的听说教学应当基于单元主题构建适切的听说目标,聚焦语篇主题意义,将主题探究融入听说教学活动,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余文敏、茅蔚霞,2020)。听后的模仿朗读最常见的做法是全篇跟读,教师播放一句音频,学生跟读一句,直到读完。这样的活动只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纠音,很少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读,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对表层信息的理解上,较少兼顾学生思维的发展。

size and future 2.seventy years ago 3.increase with distance 4.late that month 5.a light year 6.distances in space 7.other measurements 8.support the idea 9.slow down and break up 10.or possib。

(三)评价方法低效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需要教学评价的及时反馈、调控和引导(梅德明、王蔷,2018)。目前初中英语听后模仿朗读的评价大多为教师简单的口头评价,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标准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指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提升学习效能。

二、教材课文语篇编排与活动设计分析

课文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材料,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理念下编写的中学英语教材按照“素质—题材—功能—结构—任务—可行”的体系编写,从听说入手,以题材为纲、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结构去实现某一话题的语言功能,从而实现功能—结构—任务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外研社新标准《英语》遵循“听说先行”的编排原则,每个模块下设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的听说课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内容的学习活动。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二版)听力原文==完整版.doc [url=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5169048.html?w=]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二版)听力原文==完整版.doc[/url]满意请采纳。

新视野大学英语2听说教程原文

每个课文语篇都呈现一种语言现象,有一个相对核心的句型结构。对话设置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语篇注重选用真实、规范,同时又接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材料,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突出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教材每个模块的设计整体体现了初中英语阶段听说先行、听说并重的教学原则,强调教学要听为输入、说为输出,以听促说、听说融合,倡导在对话语境中理解和体验语言的意义,在对话交流中逐步熟悉并且掌握目标语言的用法,发展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基于课文语篇的听后模仿朗读教学优化设计

《课标》指出,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教育部,2012)。教师应努力基于学生日常学习的课文语篇,不断优化听说融合的教学,听后活动的模仿朗读教学设计要有语篇研读、多维度目标、真实语用等意识,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理解特定话题并能围绕该话题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语用能力。以下,笔者将以一节公开课为例,探讨基于课文语篇的听后模仿朗读教学的优化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视野大学英语2听说教程原文

(一)多角度研读语篇,探究主题

对教材文本作语篇分析,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又有助于挖掘表达某些重要内容的关键语言特征(徐浩,2017)。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对话文本,解读对话文本的话题、时间、场景、人物身份及对话角色之间的关系等,关注文本中信息呈现的特点以及汇集的结构性特征,帮助学生理解与建构语篇的主题意义(姚彬,2020)。

根据图3.1.1,针对第一个小对话,教师通过听中活动了解事故细节信息,主要聚焦事故发生时司机的行为状态和警察的建议,引导学生基于对具体信息的记忆和理解,对司机和警察的情绪判断以及对交通事件进行评价,突出语用,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模仿和朗读。

教师不是止步于让学生简单梳理司机的细节信息,而是帮助学生明确情境,要求他们基于具体信息的记忆和理解来定位角色,在对司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分析司机和警察的态度的过程中对“That’s very dangerous!” “Pay attention!”“You mustn’t use your mobile phone while you are driving.”等语句进行模仿朗读,体会如何表达关心和表达意见从而加深学生对该语篇和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多维度目标指向,内化语言

模仿朗读活动通常采用逐句跟读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听说技能的训练效果是有限的。为优化模仿朗读类的活动,教师应在研读语篇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合理设置听说训练的目标,结合有目标指向的模仿和朗读,挖掘听说过程中可供思维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启发学生的多元思维,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

语篇中的第二个听力文本从目击者Ms James的视角描述了同一场事故。教师设计了以下具有关联性特点的多维目标指向的语言模仿和朗读活动(见图3.2.1)。

1. 学生聆听整体对话, 厘清在事故发生时从the witness(Ms James)、the driver、the boy几个不同的维度,以不同的行为为切入点关注“While the lights were changing to red,a car suddenly appeared.”等时间状语从句和过去进行时态的使用(指向语言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2. 学生聆听Ms James描述事故的语句,在句中标注停顿,并思考为什么需要这些停顿(指向关键信息获取与表达的语言技能训练,获得学习策略)。

3. 学生再次聆听并逐句模仿朗读描述事故的语句,练习连贯朗读此部分(指向纠音、改进语流等语言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4. 学生在刚才模仿朗读句子的基础上思考“Who caused the accident?”引导学生顺利向关于规则部分的听力活动过渡,学生学会了更全面地分析事故,从而加深学生对该语篇主题的认识和理解(指向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培养)。

上述活动的设计聚焦“描述事故”,运用过去进行时描述事故发生的过程, 从对话者Daming、Lingling、Betty和Tony的询问、追问和点评中感受和推测他们对于事故的关心、对于骑车男孩的担忧等情感,并在有针对性的模仿朗读中内化语言,尝试用“停顿”这一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三)多元评价活动单,加强指导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教学质量、诊断学生学习困难、促进学生学习(王小明,2012,转引自张洁,2016)。因此,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评价工具,针对学习活动借助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公评等多元评价标准关注学习进程,指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改进,主动反思和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在本课之前的模仿朗读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的迁移活动:

2. 请两组学生表演对话,其他学生利用表演评价单(见图3.3.2)对他们的表演进行即时评价。

3. 教师先展示参与表演的两组学生的互评评价单,请评价的学生给出相应的评价说明,表演的学生有需要时给予回应和解释。

4. 教师询问其他未参与表演学生的评价情况,并综合点评两组对话表演。

这个环节的亮点在于结合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迁移输出活动中的运用。教师设计了评价工具以取代师生常用的口头评价,避免了评价的随意性、缺少系统性。教师要求学生评价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同的学生,通过与自己的语言输出进行对比,找出对方的优缺点。这一要求让学生在观看表演时更投入,从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对话和最后教师的总结使评价更加精准、科学。通过评价表的过程性指导,降低了对听力材料的演绎和再创作的难度,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新视野大学英语2听说教程原文

四、结语

在听说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听后活动的有效实施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听说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场合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英语进行交流(董亚男,2018)。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提升,逐步引领学生从口语模仿走向真实运用。模仿朗读属于听后应用实践类活动,它指向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American weddings are not always the same. I’d like to show you pictures of my wedding. When we got engaged, an announcement was published in the newspaper. The announcement typically includes the names of 。

通过本次的实践和研究,笔者明确了日后在进行听后模仿朗读教学时需要有两种意识:首先,重视语篇研读。多层次而深入的听力文本解读是做好听后活动设计的基础。重视对于听力文本目的(why)的解读,才能更好地厘清文本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how),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其次,创建真实语境。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用英语表达真实的意义,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

1.physically OK 2.To the kitchen 3.a bowl of ice cream4.I don’t need to write it down 5. a plate of bacon and eggsSupplementary ListeningTask 1 1.A 2.B 3.D 4.C 5.DTask 2 1.B 2.D 3.B 4.C

教师要基于语篇创设情境,从多个角度切入,设计丰富多样的具有关联性、综合性特点的听后模仿朗读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加深他们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并为后续迁移创新类活动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Unit 1 Roll over,Beethoven!II Listening skills 1-5:B B D C A III Listening in Task 1:1-5:F T F T F Task 2:1-5:B B D A C Task 3:1-5:classical,peaceful,relaxing,Jazz,sadness 6-10:heavy 。

[1]董亚男. 激活听说教学促进深度学习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7).

[2]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鲁子问. 基于语篇知识的听说教学设计[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10).

[4]梅德明、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王艳茹. 模仿朗读与听写对听力理解的重要作用及课堂设置[J]. 考试周刊,2014(56).

[6]徐浩. 挖掘听力文本语篇特征对教学设计的意义[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10).

[7]姚彬. 综合能力指向的初中英语听后活动设计与思考[J]. 英语学习,2020(12).

[9]张洁. 初中英语听力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

Optimization of English Post-listening Imitating Loud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rom the Discourse Perspective

Zhu Qun

Abstract: Imitating loud reading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However,the design of this teaching link still has problems,including lack of discourse awareness,single goal orientation,and inefficient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thesis,taking the design of a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 in a junior middle school as the example,combining with the textbooks compiling and activity design,focusing on the above- mentioned three problems existed in post-listening imitating loud reading based on text discourse,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post- listening imitating loud read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studying the discours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exploring themes” “multi-dimensional goal orientation and internalized language” and“multiple activity evaluation sheet and more guidance”.

Key word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imitating loud reading; teaching optimization; discourse awareness

上一篇 2023年04月17 16:31
下一篇 2023年04月15 23:57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