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股票新概念,2023年资产重组有哪些股票

证券之星带你回顾2022年那些刷屏的A股大事记,并以此展望2023年,市场的机会在哪里。01北向全年净买入约900亿元2022年A股收官。回顾这一年,在疫情冲击、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

证券之星带你回顾2022年那些刷屏的A股大事记,并以此展望2023年,市场的机会在哪里。

01 北向全年净买入约900亿元

2022年A股收官。回顾这一年,在疫情冲击、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北向资金依旧实现对A股的净买入,全年净买入约900亿元。

据Wind数据,整个2022年,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约900亿元,与此前几年相比,有明显缩减。在进一步净买入之后,截至2022年末,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规模再上新关口,已突破1.7万亿元。

科创板,创业板等。2022年4月27日以来上涨较好的板块:大部分反弹上涨了30%-50%多,科创板,创业板等。概念板块即概念股,其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与业绩股相对而言的。

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在2022年3月、2022年7月、2022年9月,以及2022年10月均一度呈现净卖出态势。

不过,在频繁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冲击之下,A股市场仍旧保持了韧性,也最终吸引北向资金的回流,特别是2022年最后两个月,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分别达到600.95亿元和350.13亿元。

从北向资金对具体个股偏好来看。

若按照年度持股数量变化值结合成交均价估算,北向资金2022年对美的集团、迈瑞医疗、汇川技术、紫金矿业、天齐锂业、福耀玻璃等股票的净买入金额均达到十亿元级别。

对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贵州茅台、平安银行、三花智控、歌尔股份、恩捷股份、海螺水泥等股票的净卖出金额也达到十亿元级别。

按陆股通持股占比情况来看,2022年北向资金对时代电气、豪悦护理、斯达半导、中密控股、爱玛科技、东方生物、派能科技、福耀玻璃、华特达因、德业股份、三峡能源、华峰测控、恺英网络等股票的陆股通持股占比提升力度较大,提升均超过5个百分点。

02 2022年中国企业IPO图谱

安永报告显示,截至12月中旬,2022年共有1333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1795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45%和61%。

中国市场韧性显现,粤苏浙京沪依然是IPO最为活跃的地区。

2022年,552家中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募资总额在全球IPO市场占据半壁江山。A股募资额再创新高,上交所、深交所全年募资额达3589亿元和2115亿元(人民币,下同),占据全球新股市场前两位,A股上市公司总数也随之突破5000家。

科创属性亮眼,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成为IPO市场主力,“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持续上升。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大幅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沪伦通”双向扩容,中国企业赴欧发行GDR上市热情高涨。

从IPO企业总部城市来看,北京、上海依然占据TOP2位置,深圳以43家企业跻身前三,杭州则由前一年的第三退居第五。

总体来看,2022年IPO企业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

03 2022年六大爆炒概念

1,数字货币

回想年头,数字货币概念大杀四方,也开启了2022年的首波热炒。

数字货币概念实则是一把跨年火,由2021年12月28日新开普(3000248.SZ)率先开烧,2022年1月4日翠微股份(603123.SH)接过龙头棒。2022年1月4日之2022年2月11日,历时24个交易日,翠微股份累计涨幅247.5%。

2022年6月11日 超超临界发电概念火了。资本市场是一个催生新概念的地方,近段时间以超超临界发电概念,在A股市场持续火爆,其中龙头股华西能源已经连续7个涨停板。本周一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

而新开普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1月17日累计涨幅也有106.55%。此外,雄帝科技(300546.SZ)、金财互联(002530.SZ)、*ST亚联(002316.SZ)、证通电子(002197.SZ)、神思电子(300479.SZ)之中,也不乏翻倍股。

2,东数西算

数字货币之后,东数西算炸圈,还是源自政策暖风。

2月17日,国家多部门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一时间,依米康(300249.SZ)、首都在线(300846.SZ)、东华软件(002065.SZ)、宜通世纪(300310.SZ)、佳都科技(600728.SH)、中京电子(002579.SZ)、易华录(300212.SZ)、恒锋信息(300605.SZ)等等,均披露了自己在“东数西算”上的业务布局。

其中,依米康2月18日至3月9日的累积涨幅为147.23%;首都在线于2月18日至2月23日的涨幅也有90.76%。

3,基建

比如中体产业和鸿博股份、凯瑞德)等互联网彩票概念股。浙商证券认为,在奥运申办阶段,个股涨幅排序为主题驱动>投资驱动>消费驱动;奥运召开前期,涨幅排序为主题驱动>消费驱动>投资驱动;品牌驱动奥运概念个股则分化明显 。

大基建的代表者便是浙江建投(002761.SZ)。

浙江建投2月7日便启行情,且持续力惊人,2月7日至3月21日,浙江建投累计换手率为789.63%,累计涨幅超过了400%。

杭州园林(300649.SZ)也来凑热闹,2月8日至3月17日的累积涨幅为148.26%。宁波建工(601789.SH)2月16日至3月23日的累积涨幅98.91%,跟涨的还有浙江交科(002061.SZ)、诚邦股份(603316.SH)、元成股份(603388.SH)。

4,新冠疫情

能在2022年的市场中持续掀起浪花的事件便是新冠疫情。

开年,预制菜板块有所异动,通程控股(000419.SZ)、岭南控股(000524.SZ)、华天酒店(000428.SZ)等股价有所反应。

年中,核酸检测车概念股中通客车(000957.SZ)5月13日至7月18日这段时间里,累计上涨了485.94%。中通客车翻倍行情的逻辑则是公司移动CT车自2021年起已实现批量销售,在多地方舱医院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末,疫情给A股带来的影响仍在继续。

抗病毒面料概念股安奈儿(002875.SZ)在2022安11月18日至12月7日里,共计涨了172.8%,14个交易日里就有11个涨停。

抗原检测板块也是由疫情衍生,毅昌科技,11月28日至12月2日连续5个涨停涨61.18%,消停3天后,12月8日就又开始涨停之旅了。

5,信创

竞业达(003005.SZ)也在2022年成就了一方霸业,2022年9月28日至11月14日间,竞业达大涨了326.75%,持有者躺赢,而这源自信创概念。

根据开源证券的测算,PC信创产业潜在空间超3000亿元,其中党政信创约千亿级,行业信创合计超2000亿元;服务器信创产业年均潜在空间约1300亿元,其中党政信创约300亿元,行业信创约1000亿元。

6,借壳传闻

炒作借壳传闻,也是A股市场中一道风景线。

传闻习酒借壳。

2018年至2021年,习酒营收从56亿元做到了155.8亿元,截至今年6月15日,习酒销售突破了100亿元,完成了销售计划,绩效很好。那么习酒何时上市,以何种方式上市,就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2年国企改革股票汇总如下:一、北京国企改革概念股:北辰实业、金隅股份、中信银行、金融街、经纬纺机、顺鑫农业、安泰科技、中国国贸、大龙地产、有研新材、首旅酒店、北京城建、首开股份、金自天正、中电广通、京能置业。

这其中,贵绳股份颇有看点,以2022年8月12日至9月8日这波行情来看,涨幅137.89%。之所以相中贵绳股份,是因为其实际控制人是贵州省国资委。

传闻西凤酒借壳。

一、年报预增:龙一耐普矿机(2连板);龙二中科三环(2连板);龙三仙坛股份(3天2板);其他强势股:怡亚通,保龄宝,东芯股份,香雪制药,上海凯宝二、冰雪产业:龙一首航高科(3连板);龙二冰山冷热(3连板);龙。

西凤酒却经历过4次冲击IPO失败。那么后来的借壳传闻,也就自然便不胫而走。

传闻加持下,表现最靓丽的是西安饮食,该股2022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这一个月来,大涨了175.36%,直到目前其股价也还在高位待着。西安旅游(000610.SZ)2022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的累积涨幅也为56.27%。

04 2023最新投资策略

华夏基金:“双底”已成,权益市场保持乐观

华夏基金发布的2023年度策略展望显示,对于2023年的权益市场,持乐观态度;同时认为,未来港股收益率或将好于A股。

2022年股票新概念

对于当前股市所处的位置,从2022年4月26日市场低点至8月中旬,市场出现大幅反弹;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市场二次下探,快速下跌。从A股走势看,“双底”形态已基本形成。

2022年股票新概念

当前A股估值、股权风险溢价指标显示,市场仍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反转行情可期。对于2023年,从剩余流动性、企业盈利和风险偏好“三因素”策略分析模型来看,A股的大势展望较为乐观,同时港股收益率或将好于A股。

汇丰晋信: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

近期,汇丰晋信首席经济学家王涵,投资总监、基金经理陆彬,相继发表了对2023年资本市场的展望以及投资策略。

对于2023年的宏观环境,王涵表示,宏观基本面在短期可能还会有一些扰动和挑战,但在2023年春天之后,正面的因素可能会更多一点,恰恰在这个时间点上,应该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市场。

海外方面,王涵指出,2023年美国的政策利率在加速赶顶,但利率高企对经济的影响已然形成,预计2023年美国衰退的概率不低。反观中国和亚洲新兴市场可能是为数不多2023年经济增长前景会比2022年好的市场之一。与此同时,随着高层重要会议的陆续召开,短中长期宏观主线更加清晰,三大重大经济政策时点或提升经济信心。以史为鉴,政策大年或是大行情的起点,对2023年市场绝对不能悲观。

陆彬表示,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2023年经济有望筑底、宽松维持,拉动GDP的三驾马车:基建地产下行趋势仍有惯性;出口增速面临负增长压力;消费增速有望明显提升。

南方基金:转折之年A股开启新篇章

在南方基金日前发布的2023年度最新策略报告中,对于2023年的资产配置,南方基金战略性看多股市。

首先,市场端:市场估值低。当前A股估值水平低于历史均值,投资性价比高。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当前大量行业的估值处于偏低水平。包括银行、非银、地产、建筑等。

第三,需求端:消费有望企稳回暖。2022年由于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消费场景受限。2023年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叠加促消费政策,消费回暖趋势预计会持续巩固,为经济回暖奠定基础。

对于2023的投资策略,战略看多、积极做多。在外需承压的背景下,稳增长主要依托于内需,内需板块有望呈现估值和业绩的双击,重点关注消费和地产链。国内宏观经济将显著修复,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积极,地产链条、日常消费等内需板块有望大幅改善。随着经济基本面逐渐走出改善趋势,市场估值将从底部开启反弹的势头。

本文源自证券之星

上一篇 2023年04月20 15:55
下一篇 2023年04月24 12:28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